[1] |
王攀, 靳孟贵, 路东臣.
河南省永城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 地球科学,
2020, 45(6): 2232-2244.
doi: 10.3799/dqkx.2019.280
|
[2] |
谷倩, 刘欢, 张宝刚, 梁帅.
钒污染土壤地下水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地球科学,
2018, (S1): 84-96.
doi: 10.3799/dqkx.2018.580
|
[3] |
郑天亮, 邓娅敏, 鲁宗杰, 甘义群.
江汉平原浅层含砷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 地球科学,
2017, 42(5): 693-706.
doi: 10.3799/dqkx.2017.057
|
[4] |
闫雅妮, 马腾, 张俊文, 廖曼, 王智真.
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下硝态氮的迁移转化实验
. 地球科学,
2017, 42(5): 783-792.
doi: 10.3799/dqkx.2017.066
|
[5] |
张泰丽, 周爱国, 孙强, 伍剑波, 王赫生, 刘政华.
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地下水渗流特征及成因机制
. 地球科学,
2017, 42(12): 2354-2362.
doi: 10.3799/dqkx.2017.570
|
[6] |
陈彦美, 陈植华, 於开炳.
南方岩溶金属矿区地下水非均质性及防治水意义:以福建马坑铁矿为例
. 地球科学,
2016, 41(4): 692-700.
doi: 10.3799/dakx.2016.058
|
[7] |
邓娅敏, 王焰新, 李慧娟, 李红梅, 郭伟, 段艳华, 董创举, 甘义群, 刘乃静, 丁旭峰.
江汉平原砷中毒病区地下水砷形态季节性变化特征
. 地球科学,
2015, 24(11): 1876-1886.
doi: 10.3799/dqkx.2015.168
|
[8] |
黄发明, 殷坤龙, 张桂荣, 周春梅, .
基于相空间重构和小波分析-粒子群 向量机的滑坡地下水位预测
. 地球科学,
2015, 24(7): 1254-1265.
doi: 10.3799/dqkx.2015.105
|
[9] |
陈晓恋, .
承压含水层中非完整井附近“非达西-达西” 两区渗流模型近似解析解
. 地球科学,
2015, 24(5): 918-924.
doi: 10.3799/dqkx.2015.076
|
[10] |
赵建鹏, 孙建孟, 姜黎明, 陈惠, 闫国亮.
岩石颗粒胶结方式对储层岩石弹性及 渗流性质的影响
. 地球科学,
2014, 23(6): 769-774.
doi: 10.3799/dqkx.2014.072
|
[11] |
金玮泽, 骆祖江, 陈兴贤, 谈金忠.
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拟
. 地球科学,
2014, 23(5): 611-619.
doi: 10.3799/dqkx.2014.058
|
[12] |
张翠云, 张胜, 马琳娜.
污灌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的氮同位素示踪
. 地球科学,
2012, 21(2): -.
doi: 10.3799/dqkx.2012.041
|
[13] |
靳孟贵, 罗泽娇, 梁杏, 鲍建国, 李民敬, 李平.
再生水地表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 地球科学,
2012, 21(2): -.
doi: 10.3799/dqkx.2012.024
|
[14] |
黄园英, 刘丹丹, 李桂荣.
纳米铁对地下水中As(III)的吸附动力学
. 地球科学,
2012, 21(2): -.
doi: 10.3799/dqkx.2012.032
|
[15] |
叶萍, 金勤胜, 周爱国, 刘存富, 蔡鹤生, 甘义群.
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形成机理
. 地球科学,
2008, 17(1): -.
|
[16] |
陈振林, 许浚远.
背斜-水动力复合油(气)藏油(气)水界面产状
. 地球科学,
2007, 16(1): -.
|
[17] |
林丽蓉, 唐仲华.
地下水及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系统
. 地球科学,
2003, 12(2): -.
|
[18] |
常宏, 王旭升.
滑坡稳定性变化与地下水非稳定渗流初探——以三峡库区黄蜡石滑坡群石榴树包滑坡为例
. 地球科学,
2003, 12(4): -.
|
[19] |
郭永龙, 王焰新, 蔡鹤生, 刘红涛, 蔡志杰.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
. 地球科学,
2002, 11(1): -.
|
[20] |
B.Merkel.
地下水中铀的反应运移模拟
. 地球科学,
2000, 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