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26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东营凹陷生油岩中介形虫氧、碳同位素的古湖泊学意义
    刘传联, 赵泉鸿, 汪品先
    2001, 26(5): 441-445.
    摘要:
    对山东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一段2 7个生油岩样品中的介形虫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 其δ(18O) 全为负值, δ(13C) 多为正值, 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r) 为0. 92. 同时, δ(18O) 与δ(13C) 垂向变化明显, 沙一段下、中亚段明显高于上亚段. 通过与现代湖泊碳酸盐氧、碳同位素特征的比较得出: 沙一段生油岩沉积时期的古湖泊是一封闭咸水或半咸水湖泊, 中、下亚段沉积时期, 气候干燥、蒸发作用强烈、湖水面较低、盐度高、生产力高, 而上亚段沉积时期, 气候较湿润、降雨量大、湖水面高、盐度偏低、生产力降低.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重大事件
    童金南
    2001, 26(5): 446-448.
    摘要:
    滇西南昌宁—孟连带三叠纪牡音河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张振芳, 冯庆来, 方念乔, 黄军义, 李世雄, 陈学方
    2001, 26(5): 449-455.
    摘要:
    滇西南昌宁—孟连带牡音河组硅质岩已进行了较好的生物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 表明为中三叠世深水盆地沉积, 但对其沉积构造背景存在不同的认识. 本文尝试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 并辅以无机地球化学的手段, 研究牡音河组硅质岩的物源环境, 分析沉积区构造背景. 研究结果表明硅质岩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宽C14—C36, 且具双峰型分布模式, 说明其有机质为陆生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混合来源; 萜类和甾类化合物特征说明研究区有机质来源总体上以水生生物为主, 同时有不同程度陆生高等植物混入. 牡音河组硅质岩Σw (REE) 为83.56 × 10-6 124.1 × 10-6, w (Ce)/w (Ce) 在0.760.99之间变化, w (La)n/w (Yb)n在0.771.98之间, 说明该盆地明显受陆源区物质影响. 另外, 该硅质岩的w (La)n/w (Ce)nw (Al2O3)/w (Al2O3+Fe2O3) 图解及w (MnO)/w (TiO2) 比值也说明牡音河组硅质岩沉积过程中受到大陆作用. 两方面的特征互相印证, 说明研究区中三叠世为受陆地强烈作用的深水局限盆地. 这项研究还说明,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能够为硅质岩沉积环境的探讨提供更多的物源和环境信息.
    我国地学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浙江长兴“金钉子”
    2001, 26(5): 456-456.
    摘要:
    大别山陆—陆点碰撞和构造超压的形成
    武红岭, 董树文
    2001, 26(5): 457-463.
    摘要:
    依据大别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古地磁证据, 提出大陆动力学非规则边界陆-陆点碰撞模型,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点碰撞所引起的构造应力集中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构造压力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推测可能形成的深度范围.研究表明: 在本文的模拟条件下, (1) 大陆碰撞初期产生的构造应力场中的平均压力在碰撞点附近增大了约5~9倍.在边界力为100 MPa的情况下, 构造压力在超高压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0 %~35 %; (2) 由于有构造压力的作用和影响, 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深度有可能被提升20~35 km; (3) 仅考虑碰撞方式, 不计岩石物性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构造应力的影响有限, 静岩压力在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
    张长厚, 宋鸿林, 王根厚, 颜丹平, 孙卫华
    2001, 26(5): 464-472.
    摘要:
    阐述了分布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的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指出该右行走滑断裂系统由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锦西断裂两条主干断裂, 以及夹于其间的北西向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北东向压性断层和褶皱等共同组成.近东西向主干断裂具有右行右列“P破裂”结构形式, 北西向的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则具有“T破裂”性质.主干断裂与北东向压性断裂和褶皱构成了一幅右行走滑双重构造(strike slipduplexes) 格局, 而不是不同期次变形的产物.该走滑断裂系统形成于侏罗纪末—早白垩世初(14 7~132 Ma).由于它恰好构成了位于辽西的走向北东、向南东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与冀北、冀西北地区北东走向、上盘向北西逆冲的推覆构造的转换和调节部位, 所以本文提出了一个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统一构造模式.在该模式中, 辽西和冀北、冀西北同时代而运动方向相反的逆冲构造系统分别构成了近东西向右行走滑系统的断盘前缘挤压逆冲构造区.认为形成该时期燕山板内造山带总体构造格局的区域构造作用方式是: 在总体北西-南东向挤压的一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造山带北部的块体相对于中生代华北地台为主体的块体做向东的右行运动.从更大尺度上看, 在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构造域在二者相向运动的背景下, 燕山板内造山带可能构成了亚洲东部另一个重要的“挤出构造带”或“逃逸构造域”, 这种推测需要得到北部东西向断裂系具有同期左行走滑运动的支持.
    银山矿床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凌其聪, 刘丛强
    2001, 26(5): 473-480.
    摘要:
    对银山矿床中矿石、岩体和矿体的蚀变围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 热液蚀变作用导致蚀变岩的∑ REE普遍升高, 而近岩体∑ REE则稍低于原岩.蚀变围岩出现Eu亏损, w(LREE)/w(HREE)值亦较原岩低.定量计算表明, ∑ w(REE)总升幅中有31% 以下是由围岩质量迁移引起的表观浓缩现象, 而另外的69%以上的效应则因流体带入了REE所致.热液具有w(LREE)/w(HREE)值低、强Eu正异常的特征.热液的还原性质促使Eu3+还原为Eu2+而被活化迁出, 导致围岩的Eu负异常扩大; Sr普遍地比原岩降低, Ba普遍显著地升高, 而Rb则相对稳定; Hf, Th, U, V, Cr, Co, Nb, Mo, Ta, Zr表现为不活动或弱活动性, 成矿元素Cu, Pb, Zn, Ag和Sn等被大量带入, Y, Sc被活化迁出.
    伯特兰德定律和温伯格原理及推广
    曹玉清, 胡宽瑢, 于莉, 李树林
    2001, 26(5): 481-485.
    摘要:
    将温伯格原理和伯特兰德定律推广到水文地质单元内不同水文地球化学区: 在元素被溶(淋)滤、强烈迁移的水文地球化学区段造成某些元素缺乏, 生物生理负效应与元素质量浓度成负相关关系; 在元素聚(富)集、溶滤、蒸发浓缩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区, 以及某些元素污染环境造成过量, 生物生理负效应与元素质量浓度成正相关关系; 在此两者之间为元素质量浓度适宜区.根据山西离柳水文地质单元内研究获得: 在元素淋滤、流失水文地球化学区水(土) 中缺Se, I, F引起的KBD, IDD, 龋齿病证实, 其患病率与相应元素质量浓度成负相关关系; 在聚(富)集、溶淋区因水(土)中F过量而患的地氟病, 患病率与F质量浓度成正相关关系.
    结构分析理论在地球化学空间场不均匀性分析中的应用
    裴韬, 周成虎, 郝永萍, 鲍征宇
    2001, 26(5): 486-490.
    摘要:
    论述了应用结构分析理论对地球化学空间场进行不均匀性分析的理论依据、研究步骤和方法.以塔北某工区作为实验区, 着重对研究区地学时空场的连续性、各向异性和区域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和指标的浓度等值线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
    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伟晶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李武显, 周新民, 李献华, 谢国刚, 李均辉
    2001, 26(5): 491-495.
    摘要:
    赣北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变质核杂岩”是中国东南部迄今为止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之一.该变质核杂岩核部见有大量的, 与拆离断层同时形成并侵入于构造弱带的伟晶岩脉.通过锆石U-Pb法定年, 获得伟晶岩的年龄为(127±2)Ma, 该年龄代表了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年龄, 并得到其他地质证据的支持.还讨论了形成变质核杂岩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与同时期中国东南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时空关系及其可能的联系.
    碱性花岗岩中稀土矿物微观地质异常及其意义
    孟大维, 龚俊锋, 于梅花
    2001, 26(5): 496-500.
    摘要:
    四川冕西霓石碱性花岗岩中的稀土矿物主要为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系列, 通过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HRTEM)研究发现该系列矿物晶体结构中广泛发育复杂多样的微观地质异常现象, 其主要类型有: (1)由该系列两个端员矿物氟碳铈矿结构层(B)与直氟碳钙铈矿结构层(S)以不同比例沿c轴方向有序堆垛形成的BmSn型规则混层结构; (2)无序堆垛形成的有序-无序结构晶畴; (3)由堆垛层错形成的无序混层结构、氟碳钙铈矿中不同多型体间的共格连生结构和相转变等; (4)氟碳铈矿结构中的平行于[0001]方向的平移畴及一维无公度调制结构, 该类调制结构可能是由于矿物中原子占位有序度的变化而形成的无序结构状态.
    淮南二叠纪煤及其燃烧产物地球化学特征
    黄文辉, 杨起, 彭苏萍, 唐修义, 赵志根
    2001, 26(5): 501-507.
    摘要: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测试了淮南煤田二叠纪主采煤层原煤煤样的地球化学组成, 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S(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测试了田家庵和洛河电厂的粉煤灰地球化学组成并与煤样作了对比分析, 用电子探针测试了飞灰中主要类型颗粒的化学组成.淮南煤中多数微量元素属正常水平.与克拉克值相比, 元素Se, S, As, Sb, Br, U和Cl等在煤中趋于富集, 其他元素均趋于分散.有机亲和性弱的亲石元素趋于在粉煤灰中聚集, 与铁关系密切的金属元素在粉煤灰中有明显的富集; 有机亲合性强的元素在燃烧过程中趋于以气态形式向空气中逸散.粉煤灰中因矿物与粒度的分异明显, 致使其化学组成在不同的粒度级和比重级中的分布也有较大的不同.飞灰中一些不定形颗粒主要由铁的氧化物和少量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硅酸盐类颗粒主要由硅、铝和铁的氧化物所组成, 而玻璃珠主要由硅和铝的氧化物组成.残碳中测得的砷、硫和氯的含量最高, 说明其对这些元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研究粉煤灰的成分特点有助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和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
    罗彦, 刘勇胜, 胡圣虹, 高山
    2001, 26(5): 508-512.
    摘要:
    以NIST612玻璃标准为外标校正物质, 采用42Ca为内标校正灵敏度漂移、基体效应、剥蚀效率及进样量的变化.将LSX-2 0 0激光剥蚀进样系统与POEMSII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 对国际标准物质BCR-2 (玄武岩) 及国内标准物质GSR-11 (花岗岩) 玻璃熔饼进行了稀土元素的测定, 建立了LA -ICP -MS整体分析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方法.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稀土元素准确度优于15 %, 测定精度(RSD) 小于10 %.稀土元素的检出限(LOD) 在21.4×10-9~23 1.6×10-9之间, 样品分析速度为2 0样品/h.在Excel软件下用VBA语言编制宏, 实现了脱机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甘肃永靖县盐锅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1号点的最新发现
    李大庆, 杜远生, 彭冰霞, 雷汝林, 白仲才
    2001, 26(5): 512-512.
    摘要:
    盆地超压层段非幕式突破期的地热场模型数值解法
    李星, 吴冲龙, 刘刚, 毛小平
    2001, 26(5): 513-516.
    摘要:
    盆地超压层段的地热场模拟对超压成因研究及油气生成、排放机理分析有重要意义, 但求解超压层段的热传递方程的数值解法至今仍没有被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超压流体速度场.由于超压流体发生幕式突破之前的排出速率极低, 其速度场 v =vx i +vz k 近似满足条件vx/x+vz/z=0, 可以将其近似地视为稳定的不可压缩的无源流体, 利用这一条件及相应的边界压力条件, 可使整个计算过程得到简化.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地热场模型有限元数值解法和模拟软件, 能够实现对含油气盆地在幕式突破之前的超压层段地热场进行动态模拟.
    应用信息熵方法对区域地下水观测网的优化研究
    陈植华, 丁国平
    2001, 26(5): 517-523.
    摘要:
    数据冗余是观测网优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冗余数据既造成数据噪音又增加观测网运行成本.减少数据冗余的主要手段是减少观测孔的数量, 但前提是不影响原有观测网提供信息的能力.作者基于信息熵概念和随机技术的结合, 提出了一种优化观测孔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信息熵理论来评价每一个观测孔数据信息含量大小, 计算观测网中每一对观测孔之间的信息流交换, 并建立观测孔之间信息传递与距离的统计关系, 这种关系是判断冗余性观测孔的基础.这种方法被用来优化河北平原区域地下水观测网, 不仅解决了数量问题, 同时也可确定具体冗余性观测孔.最后结果对比证明, 将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孔的数量减少2 6%, 几乎没有影响现有观测网提供数据信息的能力.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自控垂钻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龚元明, 萧德云, 王俊杰
    2001, 26(5): 524-528.
    摘要: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在军事和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论述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过程; 针对自控垂钻检测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系统的顶角和方位角检测方案; 给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算术平均值与递推估计, 多传感器算术平均值与分批估计二种数据融合计算方法, 可有效地提高自控垂钻检测系统抗干扰能力, 以保证参数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非饱和土壤中溶质运移对流占优问题的通量校正运移解法
    徐绍辉, 张佳宝, 刘建立
    2001, 26(5): 529-532.
    摘要:
    描述非饱和土壤中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可分成两部分: 对流部分用通量校正运移(FCT) 算法求解; 弥散部分用常规的隐式差分方法求解.FCT算法包括两个阶段, 一个是低阶运移阶段, 这一阶段的解, 可能会引进过量的数值弥散; 另一个是高阶通量校正阶段, 通过对反扩散通量进行校正(限定), 可有效地消除数值弥散和数值振荡.而水体积分数用FUCG方法求得, 能保持质量守恒.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FCT算法的有效性.
    井震联合地震道多尺度反演
    张玉芬, 罗延钟, 凌峰
    2001, 26(5): 533-537.
    摘要:
    多尺度(多分辨率) 反演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加快收敛速度, 克服局部极小值影响, 搜索全局最小极值点的反演策略.将垂向上分辨率较高的测井资料和横向上连续性较好的地震资料在地质理论指导下进行联合地震道反演, 同时将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多分辨率分析) 思想应用于上述反演中, 实现对地震道多尺度(多分辨率) 反演.理论和实际资料的处理均表明, 这种反演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 反演精度较高、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
    用趋势面分析方法提高模拟退火法反演的效率
    詹麒, 朱培民
    2001, 26(5): 538-540.
    摘要:
    利用模拟退火反演过程中废弃的随机搜索的模型解信息, 建立起目标函数的二阶趋势面, 根据趋势面的分析结果预测和指导模拟退火的搜索方向, 使模拟退火法快速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数值试验证明, 这种方法比传统模拟退火法的计算效率高出十倍以上.
    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
    顾汉明, 王纬, 陈国俊
    2001, 26(5): 541-544.
    摘要:
    多次波的压制方法研究及多次波对一次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 影响的分析, 需要实用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方法.提出了适用复杂层状介质的多次波射线码的计算方法, 使得多次波的射线追踪易于快速实现.同时, 提出了减少多次波计算量的量板表法及插值法.模型的多次波计算结果表明, 多次波振幅的计算精度高, 计算速度快, 对文中设计的模型, 振幅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8%, 而计算时间减少了0.6倍.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性多源地学空间信息集成若干问题探讨
    李超岭, 张克信
    2001, 26(5): 545-550.
    摘要:
    地学信息分散的、非动态的管理现状, 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与广泛社会需求的多元性、科学性与迫切性, 也极大地制约了地学信息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本文根据当前有关区域性多源地学空间信息集成项目研究的成果, 基于GIS理论与技术和多源地学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应用的特点, 对区域性多源地学空间信息集成的有关技术方法进行了讨论.详细叙述了多源地学地理信息系统的编程与设计、数据采集技术、元数据、投影与坐标系统、物理设计与约定、集成数据质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