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关于我国信息产业宏观管理的几点思考

    李晖 朱莉

    李晖, 朱莉, 2001. 关于我国信息产业宏观管理的几点思考. 地球科学, 26(3): 314-314.
    引用本文: 李晖, 朱莉, 2001. 关于我国信息产业宏观管理的几点思考. 地球科学, 26(3): 314-314.

    关于我国信息产业宏观管理的几点思考

    • 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时代, 随着各国竞相发展信息产业, 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提高和传统生产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 一个把信息产业作为社会先导产业、把信息经济作为社会主导经济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产业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 以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为主体, 凭借其自身的强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已迅速从传统产业中独立出来, 成为最有生命力的新兴战略产业.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不仅使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还给人类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念和产业理论体系带来了彻底的革新.作为一新兴产业, 一方面, 信息产业的急剧扩张寄托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目标与希望, 它的崛起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 另一方面, 信息产业的迅猛增长也必然产生人类社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和矛盾, 出现管理体制上的混乱与无序.本文就如何建立良好的信息产业宏观管理体系, 围绕经济规律的杠杆和市场导向的法规, 怎样合理引导和集中力量进行探讨, 并以武汉建立“中国光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论证了建设这样一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对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所起到的推进作用.

      日本弹丸之地, 资源贫乏, 信息产业年产值却排在世界前几名, 除民族进取心强, 有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秉性, 日本走的是“政府干预”的道路.因此, 我们借鉴以下几点: (1)改变以前宏观管理单纯方针管理的模式, 制定宏观管理的计划应以信息产业发展反馈的原始数据为基础, 在制定出方针后, 具体实施计划也应是人、财、物的细化数据, 全面推进社会产业信息化, 建立信息高速公路, 同时加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机制创新、体制创新, 建立起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和发展环境, 对信息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给予资金方面的扶持; 加强技术创新, 加快自主开发步伐, 并加速其产业化, 使信息产业和技术转变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对信息安全的控制力.(2)重视全面人才投资规划.改变我国人才资源贫乏的现状, 从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上加强人才培养投入: 提高灵活使用信息能力的计划投资, 为培养企业内灵活使用信息的人才, 把企业内有关优秀人才的信息储存在软件中心的数据库中, 建立起一种通过网络来支援、培养优秀信息人才的环境; 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 建立全社会公益性信息使用培训学校, 鼓励包括由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 使用信息系统以搞活地区事业为目的的事业; 在信息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上, 通过信息产业部和教育部横向结合, 避免人才导向失衡, 建立一个全国人才投资滚动计划制定导向智能机构.(3)建立中国特色的产业领域、公益管理机构的信息化.①推进电子商务交易产业, 扩大知识信息财产的流通; ②公共管理机构的信息化, 国家集中力量, 扩大投资, 加速行政、医疗福利、住宅、教育、地区、GIS等的信息化, 开发并提供必要的系统.

      通过有针对性的借鉴学习, 更加认识到中国发展信息产业必需坚持自主创新, 坚持市场导向与市场创新相结合, 发挥全行业的优势, 突出重点, 发挥后发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 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是: 攻克关系国家信息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技术; 突破制约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长远跨越发展的关键技术; 开发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升级、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发展领域是: 集中力量在集成电路技术、软件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信息材料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音频视频与多媒体技术、电子专用设备和电子测量仪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使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关键技术真正掌握在我们手中.实现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日本的经济、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是依靠国家的有序的数字化宏观管理, 中国要赶上也必需建立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数字化的宏观管理模式, 制定人才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产业领域、公益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推进计划等具体实施计划.可以从建立国家级大型信息产业基地着手, 引导全国的信息产业建设由点到面, 逐步发展和完善.

      为避免重复建设和保证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序性, 建立一个国家级科技工业硅谷或者称之为信息产业基地显得十分必要, 即必须集中力量建立几个大型的高新产业基地, 以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的作用.北京、上海和武汉的教育科研力量在全国列前三位, 具备了建立这样产业的基本条件.下面以武汉建设“中国光谷”信息产业基地为例来具体分析建立国家级大型信息产业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中国光谷”基地发展的模式.怎样才能建设这样一个基地呢?给政策, 给资金, 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加大发展力度, 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 采取全面规划、重点突破, 集约型、跨越式的发展模式.①政策倾斜与功能开发相结合.制定优惠政策, 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广泛吸引国内外人才、项目、资金.②自主开发与引进外资相结合.充分挖掘现有的技术潜力, 在信息光电子和能量光电子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 积极与国外大公司、大企业实行“高位嫁接”.③产、学、研相结合.实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多层次合作, 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形成良性循环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与创新体系.

      (2)“中国光谷”基地的建设.武汉的光谷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个基地是信息产业宏观调控的典型范例, 规模出效益.按照武汉建立光谷的做法, 是在我国“十五”计划期间, 要使“中国光谷”实现以下目标: ①建成50 km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 形成具有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外向型、国际化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②形成年产值达1 000亿元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成为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 推动光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 带动和促进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③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项目, 培植一批光电子信息企业集团, 力争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34家, 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78家.④引进一批国内外光电子信息大项目、大企业, 实现项目(企业)的“高位嫁接”, 实现产业扩张和产品升级.⑤建设一批光电子信息技术的重点基础学科, 形成国内一流的研究开发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3) 建立“中国光谷”基地的建设途径.按照武汉科技新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带动全省、全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的总体发展规划, 争取列入国家有关部门发展计划.注重“产、学、研、居”的协调发展, 落实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①集成大产业, 实施大项目, 建设大基地, 作为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作主线.采取有效措施使技术、资本、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形成集成和互动, 促进大院大所的科研成果与产业资本重组、聚合, 实现产业的规模扩张和裂变.②扩大对外开放, 走国际化道路, 加强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 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和大企业, 吸引国际投资, 特别是国际风险资本投资, 实现国际间技术和资本的“高位嫁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吸引大批海外学子回国参与“中国光谷”建设.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 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③拓宽融资渠道, 抓好资本营运, 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要大力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 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要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支持高科技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 推荐一批有潜力的光电子信息企业参与上市竞争, 并且在海外上市和借壳上市方面寻求新的突破.④实行制度创新和企业机制创新, 充分调动技术、资本、管理等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通过技术股、创业股、管理股等产权制度创新的实施, 为技术所有者、管理所有者、资本所有者提供一种持续的动力机制.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17
    • HTML全文浏览量:  287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1-05-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