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纪沉积环境与古地下水流模式

    梁杏 王旭升 张人权 支兵发

    梁杏, 王旭升, 张人权, 支兵发, 2000. 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纪沉积环境与古地下水流模式. 地球科学, 25(5): 542-546.
    引用本文: 梁杏, 王旭升, 张人权, 支兵发, 2000. 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纪沉积环境与古地下水流模式. 地球科学, 25(5): 542-546.
    LIANG Xing, WANG Xusheng, ZHANG Renquan, ZHI Bingfa, 2000. TERTIAR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PALAEO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S IN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Earth Science, 25(5): 542-546.
    Citation: LIANG Xing, WANG Xusheng, ZHANG Renquan, ZHI Bingfa, 2000. TERTIAR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PALAEO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S IN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Earth Science, 25(5): 542-546.

    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纪沉积环境与古地下水流模式

    基金项目: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科研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梁杏, 女, 副教授, 1958年生, 1982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 主要从事与水文地质、地下水系统分析和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中图分类号: P641

    TERTIAR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PALAEO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S IN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 摘要: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纪沉积环境的分析, 认为构造运动控制的海平面升降既影响着同期沉积物的沉积特征, 也决定了古地下水流的运动模式.珠江口盆地东部海陆交互式的环境演变, 使入渗势与压实势此消彼涨, 它们共同影响着第三纪古地下水流模式的变化.

       

    • 图  1  珠江口盆地东部构造略图

      Fig.  1.  Tectonic framework of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图  2  珠江口盆地海岸上超变化[2]

      t1.层序年龄; t2.海泛面年龄; d.离岸距离

      Fig.  2.  Variation of sea-coastal onlap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图  3  坳陷盆地北缘压实水流与入渗水流关系

      a.海岸上超时期压实水控制流场; b.海退时期入渗水控制流场.图右侧均存在区域排泄带.1.低渗透层(含压实释水层); 2.高渗透层(含入渗水); 3.高渗透层(含同生水及压实水); 4.不同类型水界线; 5.降水入渗; 6.压实释水; 7.地下水流向; 8.地下水位; 9.海水位; 10.泉

      Fig.  3.  Relation between compaction water and infiltrating water in northern border of sag basin

      图  4  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地下水运动模式

      a.早中新世无隔水盖层期; b.早中新世薄隔水盖层期; c.早中新世厚隔水盖层期.1.前第三系基岩; 2.下第三系泥岩-压实释水层; 3.主要含水层(砂岩及碳酸盐岩、生物礁); 4.垂向隔水岩层; 5.断裂; 6.泥岩压实释水; 7.降水及入渗水流; 8.地下水流向, 虚线表示面状越流; A.交汇排泄带; B.边岸排泄带; C.断裂排泄带; D.生物礁滩(含裸岩层) 排泄带

      Fig.  4.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 of ZhuⅠ sag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 [1] 陈长民, 饶春涛. 珠江口盆地(东部)新生代油气藏形成条件及类型[J]. 复式油气田, 1996, 1(1): 20~2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XQY201506011.htm
      [2] 龚再升, 李思田.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3] 沈照理, 朱宛华, 钟佐.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3.
      [4] Toth J. Cross-formational gravity-flow of groundwater: a mechanism of the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of petroleum [J]. Problems of Petroleum Migration, 1980. 121~167.
      [5] Engelen G B, Jones G P. Developments in th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M]. Oxfordshire: IAHS Press, 1986.
    • 加载中
    图(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92
    • HTML全文浏览量:  460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0-05-29
    • 刊出日期:  2000-09-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