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辑的目的和意义
超级盆地是指已产出50亿桶油当量,至少还有50亿桶油当量可采资源的盆地(IHS Markit,2016),盆地地层中含有多套烃源岩和含油气系统,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都很丰富,具有“多领域接力增储”特点。如国外的中阿拉伯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二叠纪盆地、阿曼盆地、墨西哥湾盆地、南里海盆地、扎格罗斯褶皱带、东委内瑞拉盆地等,国内的松辽、渤海湾、四川、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都是超级盆地。这些盆地是石油储量、产量最多的盆地,近些年在深层、潜山、外围新区、页岩油等新领域不断取得新发现,也提出了“全油气系统”“多圈层油气富集”“咸(碱)化烃源岩高效生排烃”等新理论,在潜山内幕成像、深层储层预测、走滑断裂识别、页岩油甜点描述等关键技术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为推动超级盆地油气勘探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助力油气勘探重大发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重大需求,经与《地球科学》(中文版)编辑部磋商,拟计划2026年上半年出版“超级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专辑,面向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及各石油公司、油田的专家学者征集高质量稿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二、专辑内容及主题
为了更好的交流相关领域最近成果,本专刊围绕“超级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及关键技术”主题开展征稿,具体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研究方向:
1. 超级盆地结构构造、形成演化及动力学机制
2. 超级盆地多类型烃源岩发育及生排烃机理
3. 超级盆地多类型潜山成山成储成藏机制
4. 外围新区成凹-成烃-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
5. 全油气系统成藏动力演化及油气富集机理
6. 超级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7. 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8. 超级盆地多能源资源分布规律及评价技术
9.复杂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及高效开发技术
三、征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 论文应属于作者的原创成果,数据真实、可靠,严禁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2. 内容需突出作者的创新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3. 论文各部分完整,应包括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首页注明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论文字数、图表及格式要求参照《地球科学》投稿须知(http://www.earth-science.net/news/tougaozhinan.htm)。稿件将进行查重分析,重复率高于15%将直接退稿。
4.稿件被录用后,版面费由作者自理。
5. 投稿方式:登陆投稿网站(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es)进行投稿,投稿时选择“超级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专辑。
6. 本专辑为正刊出版发行,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4-5月)出版。所有稿件的审稿、编辑和出版由编辑部严格按程序执行,通过本刊主编终审后方可发表,不符合送审要求的稿件将在初审时被退回,录用后的稿件会优先在线出版。
7.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1日,请严格遵守提交截止日期,过期将不再接收首次投稿。
8. 涉密内容请经过单位的保密审查后投稿;涉及敏感的重大工程名称等时,须回避具体名称。
四、 专辑召集人及联系人
1. 专辑召集人:
朱光有,教授,长江大学,zhuguangyou@yangtzeu.edu.cn
刘海涛,高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liu_haitao@petrochina.com.cn
吴智平,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wuzp@upc.edu.cn
邓宾,教授,成都理工大学,dengbin13@mail.cdut.edu.cn
沈传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cbshen@cug.edu.cn
2. 专辑联系人:
葛翔,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xiangge89@126.com
《地球科学》编辑部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