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罗胜元, 蒋恕, 张保民, 陈林, 2025. 基于聚类统计的含氦天然气分类与成藏分析——以四川盆地为例. 地球科学. doi: 10.3799/dqkx.2025.020
    引用本文: 罗胜元, 蒋恕, 张保民, 陈林, 2025. 基于聚类统计的含氦天然气分类与成藏分析——以四川盆地为例. 地球科学. doi: 10.3799/dqkx.2025.020
    Luo Sheng-yuan, Jiang Shu, Zhang Bao-min, Chen Lin, 2025.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helium-bearing natural gas based on clustering statistics:A case study of the Sichuan Basin. Earth Science. doi: 10.3799/dqkx.2025.020
    Citation: Luo Sheng-yuan, Jiang Shu, Zhang Bao-min, Chen Lin, 2025.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helium-bearing natural gas based on clustering statistics:A case study of the Sichuan Basin. Earth Science. doi: 10.3799/dqkx.2025.020

    基于聚类统计的含氦天然气分类与成藏分析——以四川盆地为例

    doi: 10.3799/dqkx.2025.020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洞庭盆地及周缘页岩油气调查评价”(DD202434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30803,42172038)及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青年人才计划项目(QL2022-09)联合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罗胜元(1986-),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页岩气、油气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Email:loshyv@163.com

      通讯作者:

      蒋恕,E-mail:jiangsu@cug.edu.cn

    • 中图分类号: P593;628+.1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helium-bearing natural gas based on clustering statistics:A case study of the Sichuan Basin

    Funds: 

    This work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China Geology Survey Project (Grant No. DD20243464),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of China (NSFC) (Grant No. 42130803 and No. 42172038), the Young Talent Project of Wuhan Geological Survey Centre (Grant No. QL2022-09).

    • 摘要: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多年勘探开发积累了大量的气体组份资料,为氦气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盆地内多层系、多区域天然气中伴生的氦气含量明显不同,气体组分存在差异,烃类与伴生氦气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本文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获得的230组天然气组分数据,对氦气含量以及天然气伴生的CH4、N2和CO2含量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合地质背景对氦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氦气资源勘探对策。主要得出以下认识:①四川盆地烃类伴生氦气主要可划分出三类,第Ⅰ类为低He低N2低CO2高CH4烃类气藏、第Ⅱ类为富He高N2中CO2中CH4烃类气藏、第Ⅲ类低He低N2高CO2低CH4烃类气藏。②第Ⅰ类含氦天然气藏中气体组份均为单峰,He含量低(平均0.0339%),且与N2含量相关性差;第Ⅱ类富氦天然气藏中非烃组份呈多峰分布,He含量高(平均0.158%),且与N2含量呈极强正相关(r=0.837,P<0.01),与CO2含量呈强正相关(r=0.662,P<0.01)。③Ⅰ类氦气藏包括页岩气藏、古油藏原位裂解的超压气藏,捕获外来氦气含量低,高强度生气也稀释氦气的浓度,Ⅱ类富氦气藏在烃类运移过程中有水溶气脱溶等外源He、N2补充。④具有异常高压的天然气藏或页岩气藏,以及高含硫化氢、高含重烃气藏均对He成藏不利;而地层水长距离流动路径上的继承性穹窿圈闭、或与地下水多期“交流”的古老储层可能有外源He的补充,是富氦气藏的勘探目标。本研究针对烃类伴生氦气组分建立的聚类分析方法,可为氦气地质特征研究提供新思路。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0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12-1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3-0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