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思伟, 王璞珺, 丁琳, 杜家元.
南海北部陆缘古新世埃达克质岩的岩石成因
. 地球科学,
2020, 45(11): 4091-4117.
doi: 10.3799/dqkx.2020.009
|
[2] |
朱俊江, 李三忠, 陆敬安, 康冬菊, 牟泽霖, 赵彦彦, 陈朝晖, 张晓华, 杨国明, 吴佳庆, 宋德磊, 王长盛, 熊梓翔.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及科学意义
. 地球科学,
2020, 45(4): 1416-1426.
doi: 10.3799/dqkx.2019.109
|
[3] |
邓义楠, 任江波, 郭庆军, 王海峰, 于哲, 刘晨晖.
西太平洋深水盆地海水及孔隙水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地球科学,
2019, 44(9): 3101-3114.
doi: 10.3799/dqkx.2017.562
|
[4] |
高超, 于晓果, 杨义, 杨欢, 吕晓霞, 阮小燕.
白令海陆架区柱样沉积物脂类分子特征及其气候变化响应
. 地球科学,
2018, 43(11): 4008-4017.
doi: 10.3799/dqkx.2018.726
|
[5] |
樊栓狮, 于驰, 郎雪梅, 王燕鸿, 陈建标.
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微纳米尺度赋存和开采储存技术有关的研究进展
. 地球科学,
2018, 43(5): 1542-1548.
doi: 10.3799/dqkx.2018.412
|
[6] |
商志垒, 孙志鹏, 解习农, 刘新宇, 陆永潮, 王永标, 何云龙, 焦祥燕, .
南海西科1井上新世以来礁滩体系 内部构成及其沉积模式
. 地球科学,
2015, 24(4): 397-410.
doi: 10.3799/dqkx.2015.057
|
[7] |
张功成, 陈淑慧, 吴国瑄, .
南海始新世海相地层分布及油气地质意义
. 地球科学,
2015, 24(4): 660-670.
doi: 10.3799/dqkx.2015.053
|
[8] |
陈芳, 苏新, 陆红锋, 周洋, 庄畅.
南海神狐海域有孔虫与高饱和度水合物的储存关系
. 地球科学,
2013, 22(5): 907-915.
doi: 10.3799/dqkx.2013.089
|
[9] |
邬黛黛, 吴能友, 张美, 管红香, 付少英, 杨睿.
东沙海域SMI与甲烷通量的关系及对水合物的指示
. 地球科学,
2013, 22(6): 1309-1320.
doi: 10.3799/dqkx.2013.128
|
[10] |
匡增桂, 郭依群.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新近系以来沉积相及水合物成藏模式
. 地球科学,
2011, 20(5): -.
doi: 10.3799/dqkx.2011.096
|
[11] |
王淑红, 颜文, 陈忠, 陈木宏, 宋海斌.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碳同位素证据
. 地球科学,
2010, 19(4): -.
doi: 10.3799/dqkx.2010.068
|
[12] |
邵磊, 庞雄, 张功成, 乔培军, 李前裕, 韦刚健, 吴梦霜.
南海北部渐新世末的构造事件
. 地球科学,
2009, 18(5): -.
|
[13] |
蒋国盛, 施建国, 张昊, 张凌, 宁伏龙, 涂运中, 陈建华.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探甲酸盐钻井液实验
. 地球科学,
2009, 18(6): -.
|
[14] |
陈木宏, 张兰兰, 张丽丽, 向荣, 陆钧.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组合特征与海洋环境
. 地球科学,
2008, 17(6): -.
|
[15] |
王淑红, 颜文, 宋海斌.
末次盛冰期以来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储库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地球科学,
2008, 17(1): -.
|
[16] |
葛 倩 , 王家生, 向华, 胡高伟.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及资源量估算
. 地球科学,
2006, 15(2): -.
|
[17] |
李前裕, 郑洪波, 钟广法, 汪品先.
南海晚渐新世滑塌沉积指示的地质构造事件
. 地球科学,
2005, 14(1): -.
|
[18] |
孙春岩, 王宏语, 牛滨华, 黄新武.
西沙海槽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
. 地球科学,
2004, 13(2): -.
|
[19] |
汤凤林, 张生德, 蒋国盛, Кудряш
ов Б Б, 吴翔, 窦斌, 高辉.
在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中钻进时井内温度规程与钻井液的关系
. 地球科学,
2002, 11(4): -.
|
[20] |
赵省民 吴必豪 王亚平.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间接识别标志
. 地球科学,
2000, 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