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专辑通知 | 从数据到智慧,赋能流域可持续发展——诚邀全球学者共绘流域地球系统科学新图景!

    发布日期: 2025-04-09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专辑背景

    流域地球表层系统是水、土、气、生等多圈层交互的核心区域,其动态变化深刻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随着GIS、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流域系统的多尺度观测、机理模拟和智慧决策研究迎来全新机遇。本专辑旨在汇聚前沿研究成果,探讨信息技术在流域地表过程、气候与环境演变、灾害预警、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方向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专辑关注的科学问题和征稿主题

    本专辑重点关注(不限于)如下科学问题:

    1. 多源数据整合与智能建模技术‌

    围绕流域地球系统中多源异构数据(如遥感、物联网、水文监测等)的采集、标准化和融合展开,重点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高分辨率动态建模方法,以支撑水循环、物质输运等复杂过程的精准模拟‌。

    2. ‌数字孪生流域与智慧决策系统‌

    聚焦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流域的动态映射,实现物理系统与数字空间的实时交互与优化。其核心包括智能感知设备的创新应用以及多模态数据支持下的协同决策系统,服务于水资源调度、灾害预警等场景‌。

    3. ‌系统韧性与可持续发展调控‌

    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系统的双重压力,研究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升系统的适应性韧性,包括绿色低碳的能源-水-生态协同优化模型、极端事件的智能预警与动态风险评估‌。

    综上,专辑的征稿主题主要包括:

    1. 流域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智能解译

    高分辨率遥感、雷达、无人机等技术在流域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多模态遥感数据融合与地表参数反演新方法;

    2. 流域地球表层系统建模与模拟‌

    基于AI和GIS的流域水文-生态-气候耦合模型构建;

    极端气候事件(洪涝、干旱)的智能预警与风险评估;

    3. 流域环境演变与生态响应‌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叠加效应下的流域碳-水循环机制;

    流域生态退化与修复的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估;

    4. 智慧流域管理与决策支持‌

    流域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字孪生与可视化平台;

    人工智能驱动的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征稿要求

    1. 文章类型‌:原创研究论文、综述、技术方法与应用案例,数据真实、可靠,严禁一稿多投。

    2. ‌语言要求‌: 中文。论文各部分完整,应包括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首页注明基金项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论文字数、图表及格式要求参照《地球科学》投稿须知(http://www.earth-science.net/news/tougaozhinan.htm)。稿件将进行查重分析,重复率高于15%将直接退稿。

    3. ‌稿件被录用后,版面费由作者自理。

    4. ‌投稿方式:通过《地球科学》编辑部投稿系统登陆投稿网站(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es)进行投稿,投稿时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流域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创新与智慧应用”专辑。

    5. ‌本专辑为正刊出版发行,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出版。所有稿件的审稿、编辑和出版由编辑部严格按程序执行,通过本刊主编终审后方可发表,不符合送审要求的稿件将在初审时被退回,录用后的稿件会优先在线出版。 

    6. ‌高水平英文学术论文可投稿至《Journal of Earth Science》(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es),具体撰稿要求可查看期刊官网 http://en.earth-science.net/index.htm。

    7. ‌截止日期‌:2025年11月30日。

    专辑召集人

    王伦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沈焕锋,武汉大学

    敖荣军,华中师范大学

    包申旭,武汉理工大学

    徐  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张  亮,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刘同宦,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梅  新,湖北大学

    赖国松,湖北师范大学

    王先彦,南京大学

    朱  青,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黄昌春,南京师范大学

    秦  凯,中国矿业大学

    苏红军,河海大学

    杨元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  军,华东师范大学

    白开旭,华东师范大学

    张  峰,复旦大学

    冯永玖,同济大学

    卢松,上海师范大学

    杜震洪,浙江大学

    张建珍,浙江师范大学

    李  彦,浙江农林大学

    孙伟伟,宁波大学

    陈洪松,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岳跃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邓  敏,中南大学

    周国华,湖南师范大学

    童银栋,西藏大学

    何彬彬,电子科技大学

    朱  军,西南交通大学

    第宝锋,四川大学

    邵怀勇,成都理工大学

    赵  伟,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彭  立,四川师范大学

    唐  强,西南大学

    毛旭锋,青海师范大学

    夏既胜,云南大学

    唐伯惠,昆明理工大学

    陈光杰,云南师范大学

    周忠发,贵州师范大学

    白晓永,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周  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方凤满,安徽师范大学

    江  岭,滁州学院

    李汝资,南昌大学

    罗  津,江西师范大学

    李恒凯,江西理工大学

    专辑联系人

    顾西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mail: guxh@cug.edu.cn

    陶明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mail: taomh@cug.edu.cn

    张  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mail: zhangm@cug.edu.cn

    覃文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mail: qinwenmin@cug.edu.cn

    王伦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mail: wang@cug.edu.cn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5-04-09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