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32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华北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
    魏文博, 叶高峰, 金胜, 邓明, 景建恩
    2007, 32(4): 441-452.
    摘要:
    1968年邢台地震以后的30余年中, 中国地震局系统先后在大华北地区布置30余条、近20000km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测深(DSS) 剖面, 用以研究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 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以往的研究明显的不足是未能形成华北区域性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模型, 从大区域的角度为研究华北地区地壳深部构造特征提供地震学方面的依据.因此, 在现已发表的DSS剖面资料的基础上, 选择了14条测线的资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 的“矢量化”功能, 以及克里格数据网格化技术构建华北区域性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模型, 从而对华北研究区内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特点得到如下认识: (1) 华北地区地壳表层P波速度变化幅度大, 平面结构较复杂, 大体上划分为相间排列、走向趋势以北西向为主的3个速度区.海河平原和渤海湾的低速带是研究区范围内速度最低的低速区.资料的情况说明, 研究区内沉积盖层的地质构造与上地壳构造之间虽有一定继承性, 但也存在较大差别. (2) 总体上看, 在华北研究区内地壳的P波速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但局部地区出现速度倒转的现象, 东区的海河平原低速异常逐渐消失, 而西区的山西地堑则以相对低速异常特征为主.区内地壳以太行山脉为界, 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部和西部, 结晶基底以上地层的构造方向不完全一致; 东部的黄淮海地块, 区域构造以北东向为主, 而西部包括山西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东缘, 其构造方向则以北西向为主. (3) 根据莫霍面的形态特征, 研究区地壳可大致划分为6个区块; 在山西地块范围内, 莫霍面呈近南北向的凹陷带, 地壳厚度大; 内蒙古地块南缘和燕山地块南部, 莫霍面表现出褶皱带的构造特征, 其延展趋势为近东西方向; 鄂尔多斯地块东缘, 莫霍面构造相对复杂, 呈近北西向凸、凹相伴的褶皱; 黄淮海地块(华北裂谷带中、北部) 为莫霍面隆坳区, 隆、坳相间排列, 构造较复杂, 但从整体上看, 这是全区莫霍面最浅的隆起区段; 鲁西台背斜主要为莫霍面断陷区, 其断陷带沿枣庄—曲阜一线向北西方向延伸.
    高压密封舱与磁场传感器的综合频响变异及其实验验证
    邓明, 魏文博, 金胜, 叶高峰, 张启升, 景建恩
    2007, 32(4): 453-460.
    摘要:
    大地电磁测深在陆地上的方法技术成熟, 但将其移植到海洋中却遇到了较多的技术问题.其中之一是如何将磁场传感器运抵海底实施测量.为抵御海水的侵蚀和抗衡海下的环境压力, 需要研发装载磁场传感器的密封舱.该舱体需满足测磁的技术要求, 即制造材料的非磁性, 且兼顾海洋作业设备轻便的特点.LC4超硬铝合金在可选的材料中性价比居高, 然而用它制成的高压密封舱并非十分完美.因它的弱磁性, 使得磁场传感器装入舱体后, 整体频率响应发生了部分变异.这种变异虽不影响磁场传感器的使用, 但要对其规律特征予以测定, 方能剔除由此产生的对磁场测量的不良影响.在所构思的实验装置中, 通过人为产生扫频磁场, 对密封和非密封条件下的磁场传感器进行激励.在响应输出端, 测取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获得归一化的对比资料和频响异常曲线, 从而对密封前后磁场传感器的性能变化有较清楚的认识.实验结果揭示, 由高压密封舱引起的频响变异发生在中高频区段.实验数据可作为标定资料, 对海底大地电磁探测的实测信号进行校正后, 即可还原出真实的海底场源信息.
    自然电位视有效厚度预测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王君恒, 潘竹平, 孙树文, 郭雷
    2007, 32(4): 461-468.
    摘要:
    油气藏在地表产生的自然电位属于静位场, 其强度与场源量成正比, 与距离场源的半径成反比.理论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 自然电位异常可以指示含油砂体, 圈定油气富集区.在储层套数较少的含油区可以用电位强度与视有效厚度的线性关系来预测油层厚度.卫星油田储层套数较少, 其视有效厚度可用线性方程h=-0.19x+0.74来表征, 为配合下一轮滚动开发工作, 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在地质研究难度较大的卫102、卫262、卫20地区应用自然电位预测有效厚度, 达到优选井位提高钻井成功率的目标.
    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中的高精度时间域正演计算
    林树海, 赵立英
    2007, 32(4): 469-473.
    摘要:
    为提高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的分辨率, 正演计算中需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本文正演计算中采用时间域伪谱(PSTD) 法模拟井间电磁波的传播.该算法在时间域有限差分(FDTD) 法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计算麦克斯韦方程中的空间导数.该算法除了具备时间域有限差分法的优点外, 在计算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计算精度明显高于时间域有限差分法.时间域伪谱法的正演计算为井间电磁波高分辨率层析成像奠定了重要基础.
    青藏高原西缘壳幔电性结构与断裂构造: 札达-泉水湖剖面大地电磁探测提供的依据
    金胜, 叶高峰, 魏文博, 邓明, 景建恩
    2007, 32(4): 474-480.
    摘要:
    青藏高原西缘札达至泉水湖剖面大地电磁探测结果表明, 研究区被雅江缝合带、班公-怒江缝合带划分为3个构造区域, 由南至北分别为喜玛拉雅地体、冈底斯地体和羌塘地体.研究区内普遍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 高导层的顶面埋深起伏较大, 冈底斯内的高导层埋深大, 羌塘和喜玛拉雅地体内的高导层埋深较浅.在班公-怒江缝合带南侧高导层埋深最大, 班公-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高导层埋深存在一个约20km的错动.冈底斯地体内的地壳高导层呈北倾形态, 南羌塘的地壳具有双高导层.沿剖面的上地壳存在多组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电性梯度带或畸变带, 反映了沿剖面地区的缝合带与断裂带分布情况.根据电性结构特征, 推断了雅江缝合带、班公-怒江缝合带以及龙木措、噶尔藏布等主要断裂的构造特征与空间分布.
    共偏移距可分表示法叠前深度偏移
    张致付, 刘春园, 张春涛, 孟小红
    2007, 32(4): 481-486.
    摘要:
    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共偏移距可分表示法叠前深度偏移用于复杂介质成像, 该方法在中点-偏移距坐标中同时向下延拓炮点和检波点波场, 实现方式采用正反傅立叶变换.构造的双平方根方程波场延拓算子能够使波数域变量与空间(速度) 域变量分离, 波数域内进行相移计算, 在空间域对因介质横向变速引起的时移作修正.地震数据偏移不需要逐炮计算, 具有较高的效率.对Marmousi模型数据的偏移成像结果显示, 该方法较好地成像强横向变速介质中的复杂构造.
    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在柴达木盆地的应用
    皮金云, 段云卿, 康平
    2007, 32(4): 487-490.
    摘要:
    在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的约束下, 利用大炮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反演出精确、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 进而求取炮点、检波点静校正量.选定柴达木盆地北极星工区04314测线进行地震模型数值模拟, 并对模型数据和野外地震资料进行多种静校正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的误差最小, 叠加效果最好.表明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结合了模型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优点, 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剖面信噪比的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同时也能解决产生虚假构造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西藏高原中南部地壳与上地幔导电性结构
    叶高峰, 金胜, 魏文博, UnsworthMartyn
    2007, 32(4): 491-498.
    摘要:
    根据2001年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所完成的吉隆-措勤剖面(800线) 以及2004年教育部重大项目“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学意义的研究”所完成的定日-措迈剖面(900线) 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数据, 研究西藏高原中南部地壳及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导电性结构特征: 800线和900线上地壳范围内主要为高阻区, 电阻率在200~3000Ω·m之间, 顶面大范围出露, 底面一般在15~20km深度处, 整体上, 高阻区底面由南向北逐渐加深, 再向北又逐渐变浅, 900线高阻体底界深达30km, 而800线高阻体底界更深达38km; 地下15~4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一组电性梯度带, 该电性梯度带之下存在一组硕大的高导层, 其电阻率小于5Ω·m, 高导层由规模不等且不连续的高导体构成.雅鲁藏布江以南的中地壳高导体, 规模较小, 厚度在10km左右, 产状略向北倾; 雅鲁藏布江以北的高导体, 规模较大, 厚度在30km左右, 产状向北缓倾; 相比之下, 900线的高导体厚度较小, 顶面深度较浅.通过对岩石电阻率影响因素的讨论, 推测高导体的成因是部分熔融或含水流体, 判断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
    海底环境参数采集电路的硬件实现及其驱动软件设计
    张启升, 邓明, 陈凯, 王猛
    2007, 32(4): 499-503.
    摘要: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与陆上同类探测的技术差别之一是其测量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为真实地获取海底岩石介质的电性模型, 在对海底大地电磁实测信号进行数据处理的同时, 需参考海底仪器的方位朝向、倾斜姿态等信息, 以便认识海底电磁场真实的矢量变化方向, 进而实现对整个测网多站位的统一资料解释.为达到这一目的, 海底大地电磁仪内部设有环境参数采集通道, 该通道对诸如方位、倾斜、温度等信息实施分时循环采集.电路包括PC104嵌入式计算机、多路选择开关、逻辑控制门阵列等硬件单元.在硬件架构搭建完成后, 开发出相配套的电路驱动软件, 实现对海底环境参数的实时记录与存储.近期的海洋试验效果显示, 所研制的电路硬件及其驱动软件已达到设计要求.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榴辉岩的分类及测井识别
    景建恩, 魏文博, 金胜, 叶高峰, 邓明
    2007, 32(4): 504-510.
    摘要:
    榴辉岩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主要岩性之一, 分布在3245m之上.根据测井响应特征, 如自然伽玛、密度、中子孔隙度等, 可以很好地区分榴辉岩与主孔的其他岩类.由于主孔榴辉岩具有不同的矿物成分、全岩化学成分和测井响应特征, 这为进一步详细划分榴辉岩亚类奠定了基础.从原岩的起源、氧化物含量、次要矿物等3个角度对主孔榴辉岩进行分类, 研究了基于多元统计学的榴辉岩亚类的测井识别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重构的11种榴辉岩亚类进行测井评价, 将可以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的榴辉岩亚类归并为6种; 根据对榴辉岩亚类的识别结果, 将主孔中榴辉岩划分为20个层段, 分析了各种榴辉岩亚类在主孔中的深度分布特征, 为地学研究提供了资料.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的实时数据备份技术
    王猛, 邓明, 张启升, 陈凯
    2007, 32(4): 511-516.
    摘要:
    海洋环境复杂.国外的文献和国内的应用例子均表明, 电磁探测仪器在海底工作时, 由于各种不测因素导致数据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对于陆上同类测量而言,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成本高, 作业难度大, 且不易实施数据采集的重复观测.因此, 实时数据备份技术的研发, 对确保实测数据的完整性, 从而提取探测区域的全部介质电性信息, 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所确定的技术方案中, 以PC104计算机为主控单元, 自主开发ISA总线转USB总线的接口电路, 实现将海底采集的大地电磁数据实时地同时存入IDE盘和U盘.电路采用了CPLD译码及逻辑控制、双向数据收发及CH375A接口转换等芯片, 并在PC104源程序中扩展了对上述芯片的控制指令.仪器具备了实时数据备份的功能后, 以冗余的数存量确保了海底大地电磁信息的完整保存.经黄海海试, 证实了本技术的实用效果.
    复杂形体重力场、梯度及磁场计算方法
    骆遥, 姚长利
    2007, 32(4): 517-522.
    摘要:
    在改进均匀多面体重力场正演公式基础上, 利用二阶张量的坐标变换实现对多面体重力场梯度的求解, 推导了新的多面体重力梯度和磁场的正演公式, 给出了新的统一的均匀多面体重力场、梯度及磁场正演表达式形式, 并用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同时, 应用新的多面体重力场梯度正演公式推导出新的长方体重力场垂直梯度理论表达式.本文给出的均匀多面体重力场、梯度及磁场正演表达式形式统一, 重磁场联合正演中可相互利用其计算过程中的结果, 避免重复计算以提高正演计算效率.
    土壤氡析出率活性炭累积吸附法
    王南萍, 肖磊, 梅文科, 侯胜利
    2007, 32(4): 523-527.
    摘要:
    为解决大面积多点快速土壤氡析出率测量问题, 设计开发并进行了土壤氡析出率活性炭累积吸附法的方法技术研究.在参考氡析出率装置和野外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进行了测量装置及材料的选择、装置刻度、野外累积暴露时间、活性炭盒吸附氡有效衰变常数等研究.通过2002-2003年22次重复观测, 北京西北郊区粘土类土壤氡析出率平均值为20.15mBq.m-2.s-1, 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6.75和13.49mBq.m-2.s-1, 标准偏差为3.55mBq.m-2.s-1.与仪器静电收集法比对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10%.实验结果表明: 活性炭方法测量结果稳定可靠, 简便易行, 适用于全国大面积土壤氡析出率调查.
    海洋拖曳式γ能谱仪在渤海的应用
    侯胜利, 刘海生, 王南萍
    2007, 32(4): 528-532.
    摘要:
    为了加快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 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海底拖曳式多道γ射线能谱仪, 并在渤海地区进行了初次用于勘查油气田的测量试验, 结果表明: 仪器可以在现场测量海底沉积物、岩石等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钍、钾(40K) 的含量, 在已知油气田上方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出现相对低值异常, 本方法具有现场、快速和经济的特点.
    毛北榴辉岩古地磁及岩石磁学初探
    孟小红, 余钦范, 郭友钊, 周姚秀
    2007, 32(4): 533-539.
    摘要: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地区的55块榴辉岩样品进行了古地磁研究, 并从中抽样测试了等温剩磁、磁滞迴线、磁组构、热磁化率以及电子探针和镜下分析, 结果表明, 毛北榴辉岩有两组稳定的剩磁, 即反向磁化和正向磁化, 稳定剩磁方向分别为: D=94.3°, I=-29.1°和D=273.7°, I=15.4°, 携带正向磁化与携带反向磁化样品的磁化强度和密度变化很大; 毛北榴辉岩的磁各向异性度非常弱, 最小轴方向很难确定; 等温剩磁和磁滞迴线显示磁铁矿可能是毛北榴辉岩的主要载磁矿物, 且在以Mr/MsHcr/Hc的对数为纵、横坐标的图上落在视单畴(PSD)区域.根据磁性特征, 对毛北榴辉岩的磁性载体成因、剩磁获得机制及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
    平潭海峡大桥海上地震勘探
    高霞, 张永旺, 魏文博
    2007, 32(4): 540-544.
    摘要:
    全长3478m的平潭海峡大桥是一大型桥梁工程, 桥位自然条件恶劣,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克服浅层水域常见的电火花震源激发频率高、能量衰减快、探测深度浅等不足, 采用工程地震仪和振动冲击震源在海上开展地震反射波勘探工作, 结合地质钻探工作, 查明了桥址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问题, 为桥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工程应用表明: 在地球物理条件不利的情况下, 获得了较清晰的地震反射波, 其有效波主频为200Hz左右, 是水域工程地震勘探经济环保、简单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
    地震剖面线条化的一种简单算法
    郭良辉, 孟小红, 薛爱民
    2007, 32(4): 545-548.
    摘要:
    地震剖面线条化是应用模式识别方法自动追踪剖面中的同相轴, 并自动绘制线条图.首先探测地震道中的周波, 并描述周波属性, 然后根据相邻三道周波相关的目标函数最小原则追踪同相轴, 描述同相轴属性, 并记录同相轴属性表.根据同相轴属性表, 可对地震剖面进行基于同相轴属性的统计分析和滤波以及定量解释.本文对现有的地震剖面线条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简化, 实现地震剖面同相轴快速自动追踪和自动绘制线条图.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试验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快速、有效.
    三维地震建模与可视化
    赵博, 孟小红, 侯建全
    2007, 32(4): 549-553.
    摘要:
    在地震模型与正演中利用已知资料或虚拟建立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地震模型, 对进行后续地震模拟和面元分析以及合理地设计观测系统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了工具, 为反演方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根据地震模型特点对地震模型建立及其在计算机上可视化的一些算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对能很好地实现三维地震模型可视化的克里格插值、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在SeisWay1.0“地震模型与正演”模块中根据以上算法所生成的模型数据生成三维地震模型.
    储层地震反演在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的应用
    段云卿, 王彦春, 覃天, 杨文军, 高海燕
    2007, 32(4): 554-558.
    摘要:
    针对大民屯凹陷构造复杂、薄互层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殊地质条件, 在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高分辨处理的地震资料基础上, 利用以已知地质规律和测井资料为约束的储层地震反演新技术, 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反演、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储层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通过叠前高分辨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测井多属性反演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纵向分辨率, 加强了对薄互层砂体的识别能力, 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可靠性, 落实了有利的岩性圈闭, 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危机矿山重磁资料精细处理与解释: 以湖北省大冶铁矿为例
    李淑玲, 孟小红, 范正国, 姚长利, 于长春, 郭良辉, 万建华, 张洪瑞
    2007, 32(4): 559-563.
    摘要:
    针对湖北大冶矿区复杂的地质问题, 基于高精度重磁实测数据, 采用三维重磁数据概率分析和物性反演技术, 实现了大冶矿区重磁资料的精细化处理与解释, 为大冶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无约束条件下对高磁异常源进行了三维概率成像反演, 并结合地质先验信息完成了矿区航磁异常的带地形人机交互三维反演, 预测了矿区沉积岩类与闪长岩体接触带的空间延展形态, 定量反演了矿区的三维物性特征, 反演结果显示在矿区深部(1000m以下) 及接触带弯折部位为有利的找矿区域, 目前通过实钻已得到证实.
    重力异常小波多分辨分析分解阶次的确定
    刁博, 王家林, 程顺有
    2007, 32(4): 564-568.
    摘要:
    分解阶次的确定是重力异常小波多分辨分析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以塔里木及天山地区布格重力异常数据为例, 通过讨论信号长度、小波母函数的支撑长度与分解阶次的关系, 以及对比分解结果与大地水准面异常的特征, 提出了分解阶次的确定方法.发现对于该重力异常数据, 使用bior3.5小波, 5阶小波分解细节可以避免小波母函数特征过多的干扰, 其结果与相应大地水准面异常特征比较吻合, 而6阶小波分解细节结果却与相应大地水准面异常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从信号处理和重力异常的地球物理意义两方面表明, 恰当的小波分解阶次为5阶, 更高阶次的分解结果并不合理.所使用的方法对重力异常小波分解阶次的确定是有效和易行的, 为小波分析在重力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进行了新的有益探索.
    波动方程角度域共成像道集
    陈生昌, 马在田, WuRu-shan
    2007, 32(4): 569-574.
    摘要:
    针对基于波场深度递推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难以准确地给出如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的偏移距域共成像道集的不足, 在分析研究现有的各种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共成像道集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波场外推的单平方根算子和波场的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与重构方法, 提出一种局部角度域共成像道集方法——成像点处反射角共成像道集方法.把这种角度域共成像道集方法应用于国际标准的Marmousi模型数据和一条实际二维地震数据都取得了理想的结果.提出的波动方程反射角度域共成像道集方法可为进一步的叠前偏移数据振幅随角度变化分析和偏移速度分析工作提供基础.
    偏移距域/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与偏移速度的关系
    刘守伟,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2007, 32(4): 575-582.
    摘要:
    为了得到波动方程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ODCIGs) 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 与偏移速度的关系, 在匀速单层水平反射情况下, 对ODCIGs和ADCIGs随偏移速度的变化进行了定量的推导, 得到偏移速度偏小时ODCIGs与半偏移距成双曲关系, 反之成椭圆关系; 结合深度聚焦分析, 得到偏移速度偏大时, ADCIGs中视入射角大于真入射角, 反之, 小于真入射角; 在速度偏小时, ADCIGs上剩余时差(RMO) 与视入射角的正切值成椭圆关系, 反之成双曲关系.在地震有效入射角度范围内, ADCIGs对于偏大的偏移速度更加敏感.在偏移速度分析(MVA) 中, 从稍大的速度开始分析会对速度分析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