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38卷  第3期

    目次
    目录
    2013, 38(3).
    摘要:
    基础地质
    早三叠世下扬子古海洋地球化学环境的修复过程
    左景勋, 童金南, 赵来时, 常德峰, 赵荣军
    2013, 38(3): 441-453. doi: 10.3799/dqkx.2013.044
    摘要(5034) HTML全文 (644) PDF 607KB(1223)
    摘要:
    巢湖平顶山北坡剖面下三叠统岩石化学成分分析表明, SiO2、Al2O3、Fe2O3、FeO、MgO、Na2O、K2O、TiO2、P2O5及微量元素Ba、V、Be、Nb、Zn、Cu、Ni、Co、Pb主要富集在下三叠统格里斯巴赫(Griesbachian)、迪纳(Dienerian)及斯密斯(Smithian)亚阶中, 形成了8次显著的正异常, 异常的强度、规模由下向上呈下降趋势; 微量元素Sr和常量元素CaO主要富集在下三叠统上部斯帕斯(Spathian)亚阶中, 其含量由下向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前者含量与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呈负相关关系, 后者含量与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呈正相关关系.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δ13C)指示初始生产力大小, 同时亦是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指示标志; 负相关表明环境恶化、生物萧条, 正相关表明环境适宜、生物繁盛.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特点在下三叠统地层中识别出8次地质事件, 其规模及影响强度由早到晚逐渐变小及减弱; 晚二叠世末期及早三叠世初期的火山喷发将各种有害元素大量输向海洋, 导致海水中粘土矿物、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增高,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随着时间推移, 火山活动逐渐平息, 海洋中各种有害组分逐渐排除, 海水得到净化, 生态环境渐渐恢复.
    沉积物中铁的化学相态分析进展
    李超, 舒劲松, 许斐, 杨守业
    2013, 38(3): 454-460. doi: 10.3799/dqkx.2013.045
    摘要(18181) HTML全文 (1287) PDF 425KB(5181)
    摘要:
    元素铁因其在地球早期环境演化和在海洋初级生产力中的重要角色, 是目前全球变化与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铁元素的相态分析, 对于深入了解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生物的吸收利用, 都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沉积物中铁的化学相态分析方法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简单相态分析(degree of pyritization, DOP), 元素的顺序提取法(Tesser方法), 到Raiswell和Poulton等学者提出针对Fe元素特定的相态分析法等.重点介绍较为常用的三步提取法和其在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结合目前国际上铁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 提出Fe的化学相态分析的改进建议.
    浙东中新世Cinnamomum cf. bejolghota微细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
    何文龙, 何雨栗, 陈军林, 肖良, 刀克群, 吴靖宇, 李相传, 孙柏年
    2013, 38(3): 461-470. doi: 10.3799/dqkx.2013.046
    摘要:
    化石采自浙江天台嵊县组.该地层含丰富被子植物压型化石及少量裸子植物化石.利用叶结构分析法, 依据叶脉、叶尖、叶基等稳定性特征, 对一种樟科植物化石的宏观形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合表皮特征分析, 发现该化石与现生Cinnamomum bejolghota(Buch-Ham.)Sweet在叶形、叶脉特征以及表皮脉络细胞特征、气孔器类型和毛基特征等方面均很相似, 因而将当前化石定名为Cinnamomum cf. bejolghota(钝叶桂相似种).通过分析化石钝叶桂的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 结合现生钝叶桂的分布范围和生存环境恢复了浙东地区中新世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 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更为炎热多雨, 同时认为钝叶桂从中新世至今有南迁的趋势.
    黄土高原西部石笋记录的H2事件特征
    吴秀平, 吴锦奎, 侯典炯, 丁明虎, 孙维君, 桑文翠, 刘伟刚
    2013, 38(3): 471-481. doi: 10.3799/dqkx.2013.047
    摘要: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甘肃武都万象洞位于现代夏季风的边缘区, 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洞内一支石笋WX40D的6个高精度TIMS-U系定年数据和616个样品的氧同位素测定, 建立了28.3~23.0 ka B.P., 分辨率约为10年的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序列. 石笋δ18O记录揭示Marine Isotope Stage 2 (MIS2)早期东亚季风气候具有10~100 a尺度高频震荡特征, 从中识别出北大西洋Heinrich 2 (H2)特强冷事件, 且记录显示该事件开始于24.6 ka B.P., 呈突发式降温之后持续跌宕式降温变化. 对比研究发现, 万象洞石笋δ18O记录H2事件与葫芦洞、天鹅洞的石笋记录有差别, 但是与湖南金滩湾洞穴石笋δ18O记录、33°N太阳辐射强度以及极地GRIP冰心记录变化趋势一致, 表明季风边缘区气候变化主要受北半球中纬度太阳辐射能背景、北大西洋冰漂碎屑带的扩张以及低纬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控制, 同时万象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区域气候更易受到与极地气候有密切联系的亚洲冬季风和西风环流变化的影响.
    中国黄土10Be记录中的古地磁场变化
    杜雅娟, 周卫健, 鲜锋, 孔祥辉, 康志海
    2013, 38(3): 482-488. doi: 10.3799/dqkx.2013.048
    摘要:
    因受气候因素的强烈影响, 中国黄土10Be记录无法直接用于示踪地磁场变化, 需开展信号分离研究.针对黄土10Be示踪古地磁场的复杂性和存在的关键问题, 结合分离黄土10Be浓度所包含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因素的数理分析方法发展历史, 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 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洛川和西峰2个黄土剖面的10Be记录进行主成分提取, 进一步剔除了残差中可能存在的少量气候因素、噪声等随机信号, 定量重建了130 ka以来的大气10Be产率, 与以往方法相比较取得了更优的结果.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复杂地质信号的分离, 将有助于解决地质或其他信号分离的难题.
    不同大地构造背景橄榄岩结构水特征
    汪洋, 金振民, 史峰
    2013, 38(3): 489-500. doi: 10.3799/dqkx.2013.049
    摘要:
    名义无水矿物(NAMs)中的结构水在地球内部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应用红外光谱对产自5个构造背景下的13个二辉橄榄岩进行了详细的结构水测定,探讨不同构造背景下橄榄岩结构水的含量和赋存机制.研究显示,全岩和橄榄石结构水含量按构造背景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超高压地体、地幔柱、稳定克拉通、俯冲带和活化克拉通,反映了橄榄岩的水含量与构造环境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相同构造背景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含更多结构水,表明上地幔水分布可能具有分层性.超高压地体和稳定克拉通样品中橄榄石具有[Si]空位导致的吸收峰3 611~3 613 cm-1,而缺乏由[Fe3+]引起的吸收峰3 325 cm-1和3 355 cm-1,表明地幔的还原性随深度增强.
    静水压力和单轴压力对后钙钛矿MgSiO3中地震波速的影响
    何开华, 陈琦丽, 王清波, 王希成, 高本州, 姬广富
    2013, 38(3): 501-507. doi: 10.3799/dqkx.2013.050
    摘要(4721) HTML全文 (604) PDF 581KB(1185)
    摘要:
    后钙钛矿MgSiO3对于重新认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成分具有重大意义.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后钙钛矿MgSiO3在静水压力和单轴压力下的弹性性质和地震波速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总能比较和力学稳定性判据验证了后钙钛矿MgSiO3在高压下的稳定性, 并且计算得到的晶格常数与前人结果符合很好.计算表明在高压下(D"层), 后钙钛矿具有比钙钛矿大的体变模量、剪切模量及密度, 并且具有大的地震波速, 这与地震观测D"层中地震波速的不连续性一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 计算结果显示压缩波各向异性基本保持不变, 而剪切波各向异性增强.有单轴应力作用时, 后钙钛矿地震波各向异性差异非常明显, 当压力作用在a轴或c轴上时, 能够得到比对应静水压力下后钙钛矿更强的各向异性, 而恰好相反的是, 压缩b轴时, 各向异性有减小的趋势.本研究能为解释地幔底部地震波不连续性和横向差异提供一定的参考.
    羌塘盆地藏夏河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宋春彦, 王剑, 付修根, 冯兴雷, 曾胜强, 何利
    2013, 38(3): 508-518. doi: 10.3799/dqkx.2013.051
    摘要:
    藏夏河组是指发育于北羌塘盆地北部的一套砂、泥质互层的复理石相沉积地层, 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由于其形成时间正是羌塘地体与可可西里-松潘地体沿金沙江缝合带进行碰撞、缝合的时期, 因此该套地层对于探讨晚三叠世藏北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北羌塘盆地多色梁一带藏夏河组砂岩进行X射线衍射, 全岩常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 以及锆石裂变径迹等方法分析该套砂岩的物源、沉积构造背景, 进而探讨晚三叠世羌塘盆地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 其岩石类型为杂砂岩, 物源主要为长英质火成物质, 另有少量古地壳再循环物质加入, 沉积大地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与大陆岛弧.结合前人研究资料, 推断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的性质可能为前陆盆地, 藏夏河组为一套造山前或同造山期形成的复理石沉积建造.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发现古元古代地体
    何世平, 李荣社, 王超, 张宏飞, 计文化, 于浦生, 辜平阳, 时超
    2013, 38(3): 519-528. doi: 10.3799/dqkx.2013.052
    摘要(13081) HTML全文 (627) PDF 1029KB(1663)
    摘要:
    拉萨地块东部呈断块状分布的松多岩群包括岔萨岗岩组、马布库岩组和雷龙库岩组, 对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 西藏工布江达县一带岔萨岗岩组变基性火山岩中获得2 450.3±9.9 Ma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 为原岩形成时代, 属于古元古代早期, 是目前拉萨地块获得的最老基底同位素年龄值.依据野外调研和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 结合新近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建议将原"松多岩群"解体, 新建工布江达岩群(Pt1Gb), 松多岩群仅保留马布库岩组(AnOm)和雷龙库岩组(AnOl).拉萨地块古元古代地体的发现, 对重新厘定该区前寒武纪基底格架、区域对比、构造归属划分以及寻找与前寒武纪相关的矿产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机制: 来自山东白垩纪基性-中基性岩浆岩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制约
    杨红梅, 凌文黎, 张军波, 段瑞春, 高永娟, 邱啸飞, 卢山松
    2013, 38(3): 529-540. doi: 10.3799/dqkx.2013.053
    摘要:
    对华北山东地区不同构造单元中生代白垩纪基性-中基性岩浆岩进行了系统的Re-Os同位素研究.侵入岩样品采自鲁西济南岩体、鲁中沂南岩体和胶东的观水岩墙群, 火山岩样品采自鲁西蒙阴、费县、方城青山群和鲁中安丘青山群.所有样品均以低Re(0.076×10-9~0.711×10-9)和Os(0.006×10-9~1.030×10-9)含量以及高放射成因Os同位素比值为特征, 其相应的初始187Os/188Os比值和γOs(t)值分别为0.131 6~0.529 1和4.30~319.00(安丘粗面安山岩分别高达1.463和1 060.000), 并具有较大变化范围(0.125~2.090 Ga)的Os同位素模式年龄.在Os-Nd和Os-Sr同位素关系图上, 这些样品分布于典型的岩石圈地幔与地壳端元组成之间, 显示壳-幔源岩浆混合特征.然而, 除1件观水岩体(MGS0610)和费县玄武岩之外, 各地质单元样品之间或所有的中生代岩浆岩作为整体, 样品的γOs(t)与(La/Ta)N和(Th/Nb)N比值间缺乏明显的相关关系, 说明样品的混源Os同位素并非来自岩浆作用过程中的地壳围岩混染.区内基性岩浆岩Os同位素模式年龄TMA明显小于古生代地幔橄榄岩包体的Re亏损模式年龄(TRD), 可能为地幔条件下源岩与再循环地壳物质发生交代作用后Re/Os比值升高所致.蒙阴高镁安山岩和沂南闪长岩在Yb-Re/Yb图解中大致位于中生代辉石岩包体与地壳端元之间, 也指示了下地壳拆沉后产生的熔体与地幔岩石可能发生了交代作用.蒙阴安山岩MMY-12(SiO2=56.4%)具有古老壳源特征的Os同位素模式年龄(2.090 Ga)、高Mg#(64.6)和高Os含量(0.089×10-9), 为这一解释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能源地质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热体制与古地温梯度演化
    陈红汉, 吴悠, 肖秋苟
    2013, 38(3): 541-552. doi: 10.3799/dqkx.2013.054
    摘要:
    尽管前人对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地块拼合和陆内俯冲、中-下地壳流动以及岩浆活动等过程做了大量研究, 但对工区发育众多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热体制和古地温梯度演化很少涉及, 而这些对中生代海相烃源岩油气生成过程以及已生成的油气命运具有重要影响.在总结前人有关青藏高原温度场背景和盆地类型演化成果基础之上, 运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数据, 综合建立了高原腹部中生代海相盆地古地温梯度演化曲线, 认为在中生代至古近纪的被动陆缘-弧后盆地-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 中生代海相盆地处于相对低的地温梯度条件下(<3.0 ℃/100 m)有利于成熟油的生成; 在新近纪至第四纪的青藏高原隆升阶段, 这些中生代海相盆地不仅演化成残留盆地, 而且还伴随着新的热事件使得盆地地温梯度不均匀急剧上升(~6.5 ℃/100 m), 同时会导致大部分中生代海相烃源岩生成的油再度裂解成气和存在二次生烃(气)的可能性.因此, 古地温梯度演化决定了在"冷盆"区域可能还存在找油潜力, 但在大部分的"热盆"区域只能以找气为主.
    查干凹陷中、新生代热史及烃源岩热演化
    左银辉, 马维民, 邓已寻, 郝情情, 李新军, 郭俊梅, 冉庆, 汪立蓉
    2013, 38(3): 553-560. doi: 10.3799/dqkx.2013.055
    摘要:
    查干凹陷是内蒙古银-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凹陷, 为了揭示查干凹陷中、新生代热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历史, 首先利用9口井的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恢复了查干凹陷中、新生代热史, 结果显示查干凹陷在早白垩世巴音戈壁组沉积开始至银根组沉积末期, 地温梯度逐渐增加, 且到银根组沉积末期达到最大, 为50~58 ℃/km; 自晚白垩世乌兰苏海组沉积开始至今, 地温梯度逐渐下降, 现今地温梯度仅为31~34 ℃/km.再以热史为基础, 结合沉积和构造发育史及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 模拟了查干凹陷9口井3套烃源岩的成熟度演化历史, 模拟结果显示查干凹陷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受古地温控制, 3套烃源岩成熟度都在早白垩世晚期达到最大.
    万昌地区永二段水下滑塌扇内上倾尖灭砂体识别
    王晓龙, 石万忠, 何生, 易智星, 武子钰, 徐清海, 彭晓梦
    2013, 38(3): 561-572. doi: 10.3799/dqkx.2013.056
    摘要:
    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是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类型之一.对上倾尖灭砂体的识别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任务之一.在对比单一利用地震资料、地震属性和波阻抗反演等方法进行砂体识别的优缺点后, 提出运用波阻抗和瞬时相位相叠合的新方法对砂体进行识别.运用此方法, 对万昌地区水下滑塌扇内部上倾尖灭砂体进行了精细解释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钻井岩心识别沉积相类型, 结合均方根振幅属性和同沉积断层分布情况, 可以准确地确定伊通盆地万昌地区永二段水下滑塌扇的分布范围; (2)用波阻抗和瞬时相位属性联合的方法对水下滑塌扇内部上倾尖灭砂体进行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万昌地区WC1井附近水下滑塌扇内至少有两期最具油气勘探价值的上倾尖灭砂体.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西段边界断层联接及变形特征
    张宇航, 汤良杰, 邱海峻, 云露, 杨勇, 谢大庆, 蒋华山
    2013, 38(3): 573-580. doi: 10.3799/dqkx.2013.057
    摘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 分析了巴楚隆起西段与麦盖提斜坡过渡区色力布亚、康塔库木两条边界断层的构造特征.色力布亚和康塔库木断层均表现为基底卷入型逆冲断层, 两条断层之间通过软联接的形式发生相互作用.色力布亚断层沿其走向往南东方向位移量逐渐减小并终止, 康塔库木断层沿其走向往南东方向位移量逐渐增大.构造转换带传递了色力布亚断层和康塔库木断层的位移量, 使巴楚隆起西段边界断层总位移量保持一致.该转换带属于同向倾斜型构造转换带, 现今处于转换带复杂阶段.转换带内发育次级断层和走向裂缝, 有利于形成裂缝型油气藏, 也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 是巴楚地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上扬子三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油气地质意义
    杨鑫, 王亚东, 刘兴旺, 姜海健, 郑建京
    2013, 38(3): 581-591. doi: 10.3799/dqkx.2013.058
    摘要:
    上扬子地台是我国南方的海相油气富集区, 其周缘地区分别处于不同的构造带中, 构造变形差异显著, 致使海相油气的盖层和保存条件各异.在揭示上扬子三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岩相古地理和油气成藏要素的演化, 探讨后期构造活动对海相油气分布和高原低熟油气形成的控制.研究认为, 印支运动的推覆挤压破坏了早期的海相生储盖组合, 同时也导致山前带挠曲下陷, 发育新的成藏组合.燕山运动期间, 在稳定的盆地裂陷过程中沉积了一套区域性海泛湖相泥岩, 既是优质源岩, 也是有效的区域盖层.在白垩纪至古近纪的盆地萎缩过程中, 发育了区内最重要的景星组(K1j)储层, 以及古近系膏泥岩层, 该套地区性盖层对高-过成熟的裂解气有重要保存意义.新近纪以来, 强烈的走滑断陷和高原隆升过程对海相油气的后期保存十分不利, 同时, 控制了一系列小型山间断陷盆地的形成, 这些盆地陆源和水生有机质都佷丰富, 在低热演化阶段, 源岩遭受微生物降解, 形成未熟-低熟油气, 尽管该类油气资源有限, 但对于青藏高原低演化油气的勘探有所借鉴.
    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
    谭锋奇, 杨长春, 李洪奇, 杨新平, 王仕莉
    2013, 38(3): 592-598. doi: 10.3799/dqkx.2013.059
    摘要(3269) HTML全文 (1196) PDF 660KB(588)
    摘要:
    密闭取心井的油水饱和度分析资料是评价储层含油性的重要数据, 而室内岩心分析测量的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原始地层条件下的真实情况, 需要校正后才能使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 首先基于油水饱和度的理论模型, 依据油水剩余率的概念分析了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水饱和度与实验室测量的油水饱和度之间的联系, 进而确定了岩心分析的油水饱和度与油水剩余率的线性关系, 基于该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 利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处理的方法建立了油水饱和度损失总量中油、水各自的损失百分比, 最终依据损失百分比可以有效地对饱和度资料进行校正.此方法在克下组油藏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校正后的饱和度资料使岩心含油性与储层电性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校正数据可以更好地反映原始地层的含油情况, 为饱和度公式的确定以及剩余油的评价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环境工程
    用镭同位素评价海水滞留时间及海底地下水排泄
    刘花台, 郭占荣, 袁晓婕, 李开培, 章斌
    2013, 38(3): 599-606. doi: 10.3799/dqkx.2013.060
    摘要:
    海底地下水排泄(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SGD)难以直接测量, 镭同位素和氡-222等天然示踪剂使得间接评价SGD通量成为可能.为了评价五缘湾的水体滞留时间和SGD通量, 实测了湾内海水、湾外海水和地下水中224Ra和226Ra的活度, 利用224Ra和226Ra半衰期的差异, 采用224Ra与226Ra的活度比值计算湾内水团的年龄和平均滞留时间, 利用224Ra和226Ra的质量平衡模型计算SGD通量.五缘湾13个站位的水团年龄在0.6~2.4 d之间, 湾顶水团年龄相对较大, 平均海水滞留时间1.4 d.地下水输入五缘湾的224Ra和226Ra通量分别为5.17×106 Bq/d和5.28×106 Bq/d, 将该通量用地下水端元的活度转换成为SGD通量分别是0.21 m3/m2/d(224Ra平衡模型)和0.23 m3/m2/d(226Ra平衡模型), 两种模型的结果较接近, 其平均值0.22 m3/m2/d可作为五缘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泄通量.
    博茨瓦纳Sua盐湖地下卤水来源及成因
    单慧媚, 马腾, 谭婷, 罗朝晖, 祁志冲, 翟明哲, LekgoweOteng M.
    2013, 38(3): 607-615. doi: 10.3799/dqkx.2013.061
    摘要:
    Sua盐湖是博茨瓦纳面积最大的盐湖之一, 是南半球重要的天然碱资源.为进一步揭示该盐湖的成因, 对盐湖区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晒盐场盐结晶进行了常规阴阳离子含量、D、18O和37Cl同位素组成及地下水14C年龄分析.水化学结果显示Sua盐湖的地下卤水具有富Na和K, 贫Ca和Mg的特征.氢氧同位素关系和37Cl结果显示, 附近河流地表水与Sua盐湖地下卤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 而地下水对其补给作用较弱(37Cl差异为0.04‰~0.06‰).TDS-γNa/γCl关系揭示Sua盐湖地下卤水受到盐岩地层溶滤作用的影响(γNa/γCl≈1), 而14C年龄(距今约2万年)表明古气候的波动变化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认识, 运用PHREEQC软件对Sua盐湖地下卤水进行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结果表明地表水的强烈蒸发浓缩以及附近地下水对盐岩地层的溶滤是控制Sua盐湖卤水形成的主要因素.
    填土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
    唐朝晖, 柴波, 刘忠臣, 曹二涛
    2013, 38(3): 616-624. doi: 10.3799/dqkx.2013.062
    摘要:
    为了系统地建立填土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方法, 首先, 在可靠度分析原理的基础上, 对填土边坡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 然后, 建立了多变量影响下填土边坡可靠度分析的基本流程; 最后, 以广西平乐县二塘锰矿区典型填土边坡为例, 基于GeoStudio软件, 应用所提出的分析流程对典型填土边坡的可靠度指标进行了计算, 通过"安全概率"对边坡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填土边坡的不确定性包括内部结构和环境因素两方面, 前者不确定因素来自于填土土体不确定性和边坡的几何特征不确定性, 后者不确定性因素来自于降雨、地震和人工加载等; (2)可靠度分析的基本流程为填土边坡系统不确定性分析、建立可靠度极限状态方程、求解可靠度指标和边坡安全性评价; (3)广西平乐二塘锰矿填土边坡敏感性因素排序为: 内摩擦角Φ>黏聚力C>车辆荷载F; (4)考虑50年一遇极值降雨过程, 稳定性系数在降雨12 h达到最小, 其可靠度指标(β)为8.79, 破坏概率为0.根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安全系数, 填土边坡的安全概率为69.84%.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Ⅰ号崩滑体成因
    简文星, 杨金
    2013, 38(3): 625-631. doi: 10.3799/dqkx.2013.063
    摘要:
    黄土坡滑坡是三峡库区4个大型滑坡之一, 因其典型性和重要性,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在此建立了巴东野外大型综合试验场.野外试验场隧洞群揭露滑坡结构, 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研究黄土坡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通过试验隧洞开挖揭露黄土坡滑坡临江Ⅰ号崩滑体特征发现: (1)临江Ⅰ号崩滑体滑床基岩普遍发育层间剪切软弱夹层; (2)主隧洞与Ⅲ号支洞揭露滑体特征表明, 滑体物质组成为棕红色泥岩、粉砂岩碎石土, 灰色泥灰岩、灰岩碎石土, 各类破碎岩层, 滑体内潜水丰富, 渗水量较大; (3)试验隧洞揭露滑带具有多层位顺层发育特征, 平面范围与前人勘察成果较一致, 厚度在不同剖面处存在较大差异; (4)深部钻孔监测资料显示, 在土层与基岩面及层间剪切带均有蠕滑位移.分析得出: 临江Ⅰ号崩滑体是在重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顺多层软弱夹层、土层与基岩面发生蠕滑变形形成的, 具有多层滑动面.
    新疆阜康断裂带甘河子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吴传勇, 陈建波, 沈军, 宋和平, 吴国栋, 罗福忠
    2013, 38(3): 632-640. doi: 10.3799/dqkx.2013.064
    摘要:
    为了解阜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 准确评价该断裂的大震危险性, 在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对变形的微地貌进行了测量, 开挖了2个大型古地震探槽, 并采集了系列释光年龄样品, 对阜康断裂甘河子段进行了细致研究.甘河子断裂段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全长约33 km, 构成博格达北麓与山前冲洪积扇的界线.该断裂晚第四纪期间活动性较强, 运动方式以向盆地方向的逆冲为主, 形成了一系列地质地貌现象.晚第四纪晚期以来, 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在0.34~0.43 mm/a.全新世中期以来, 断裂有过2次古地震事件, 断裂大震(特征地震)的复发周期为2 100~3 750 a, 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造成的地表垂直位移量为1.5 m左右, 对应的古地震震级在7.2~7.4之间, 该次古地震事件离逝时间已达4.11 ka, 目前该断裂已经累积了较高能量.
    广西桂平白石山丹霞地貌景观特色与成因过程
    程驰, 周爱国, 周建伟
    2013, 38(3): 641-648. doi: 10.3799/dqkx.2013.065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丹霞地貌最早的国家, 随着2010年"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申报, 丹霞地貌作为一个地貌类型的名称已走出国门被世界所承认.在介绍广西桂平白石山丹霞地貌空间分布和景观特色基础上, 对其形成条件和过程进行分析探讨, 指出: (1)白石山丹霞地貌典型集中、类型齐全、景观独特, 具有典型的"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地貌特征; (2)白石山丹霞地貌是古近纪山间盆地沉积的红色碎屑岩, 由构造运动盆地隆起、侵蚀、溶蚀作用、流水切割以及重力崩塌等内、外动力作用塑造形成; (3)白石山丹霞地貌具有地层沉积时代新、形态宏伟的特色, 在各丹霞地貌中较为罕见, 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冲积层中劈裂注浆现场模型试验
    程盼, 邹金锋, 李亮, 罗伟, 赵炼恒, 赵娟
    2013, 38(3): 649-654. doi: 10.3799/dqkx.2013.066
    摘要:
    河流堤坝多位于深厚冲积层上, 而冲积层含砂石量大等特点对堤坝防渗、稳定性是不利的, 对堤坝进行注浆加固是必要的, 而研究浆液在冲积层中的分布扩散规律是首要任务.基于传统注浆理论, 通过现场注浆模型试验, 得出浆液在冲积层中的分布扩散规律、浆液劈裂机理、土的加固特性以及注浆加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浆液在冲积层中一般先沿土石分界面进行充填、劈裂, 并以水平向劈裂为主.在注浆过程中宜采用多次重复注浆方式以达到提高加固效果的目的.对冲积层中堤坝注浆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