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40卷 第3期
2015, 40(3): 397-406.
doi: 10.3799/dqkx.2015.031
摘要:
三维地质填图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开拓性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循.对于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相对有限的复杂造山带成矿带地区,区域性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揭示更具挑战性.结合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三维地质填图实践,提出造山带基岩三维地质填图的基本思路,对具有一定幅面一定比例尺的区域三维地质填图与建模的方法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针对造山带区域的“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地质-地球物理-钻孔联合约束的三维地质调查方法体系”,探索实践“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强调建模的数据基础来自地表基础地质调查的系统路线剖面和实测剖面,即以地表实测地质路线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向下合理延拓,从而实现“区域三维地质填图”概念上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数字表达.
三维地质填图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开拓性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循.对于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相对有限的复杂造山带成矿带地区,区域性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揭示更具挑战性.结合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三维地质填图实践,提出造山带基岩三维地质填图的基本思路,对具有一定幅面一定比例尺的区域三维地质填图与建模的方法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针对造山带区域的“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地质-地球物理-钻孔联合约束的三维地质调查方法体系”,探索实践“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强调建模的数据基础来自地表基础地质调查的系统路线剖面和实测剖面,即以地表实测地质路线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向下合理延拓,从而实现“区域三维地质填图”概念上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数字表达.
2015, 40(3): 407-418, 424.
doi: 10.3799/dqkx.2015.032
摘要:
在地球物理资料稀少、钻孔数据匮乏的复杂造山带地区进行三维地质填图, 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我们的填图工作思路是: 以精细地表地质调查为基础, 在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多源数据约束下, 充分利用野外走廊带解析剖面、实测自然剖面、地球物理解释剖面等资料, 进行人机交互式三维地质建模, 并根据使用资料的准确性、空间分辨的精细程度等对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分块评价.浅表层以地表地质信息(包括产状、地层层序关系、地层厚度、褶皱形态、断层性质与位移、局部和区域概念地质模型等)约束为主, 深部地质结构则主要依据地球物理剖面资料, 少量钻孔资料不仅用以校验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的可靠性, 并对模型施加强约束.以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三维地质填图为例, 着重讨论了在三维建模中如何具体实现上述思路和约束方法.实践证明, 该填图思路和建模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可操作性强.
在地球物理资料稀少、钻孔数据匮乏的复杂造山带地区进行三维地质填图, 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我们的填图工作思路是: 以精细地表地质调查为基础, 在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多源数据约束下, 充分利用野外走廊带解析剖面、实测自然剖面、地球物理解释剖面等资料, 进行人机交互式三维地质建模, 并根据使用资料的准确性、空间分辨的精细程度等对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分块评价.浅表层以地表地质信息(包括产状、地层层序关系、地层厚度、褶皱形态、断层性质与位移、局部和区域概念地质模型等)约束为主, 深部地质结构则主要依据地球物理剖面资料, 少量钻孔资料不仅用以校验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的可靠性, 并对模型施加强约束.以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三维地质填图为例, 着重讨论了在三维建模中如何具体实现上述思路和约束方法.实践证明, 该填图思路和建模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可操作性强.
2015, 40(3): 419-424.
doi: 10.3799/dqkx.2015.033
摘要:
地质采样信息不足是制约深部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因素, 深部物性探测数据由于其易于获取而能够有效形成可视化模型.结合这一特点, 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种基于物性探测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它首先利用岩石样品物性测量实验数据提取出物性参数及其对应地质属性的映射关系, 然后将不同地球物理方法所获取到的物性数据进行综合建模并解释, 最后将解释后的可视化模型转换为地质三维模型.实践证明, 该方法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项目中的一些深部地质三维建模问题.
地质采样信息不足是制约深部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因素, 深部物性探测数据由于其易于获取而能够有效形成可视化模型.结合这一特点, 在地质调查项目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种基于物性探测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它首先利用岩石样品物性测量实验数据提取出物性参数及其对应地质属性的映射关系, 然后将不同地球物理方法所获取到的物性数据进行综合建模并解释, 最后将解释后的可视化模型转换为地质三维模型.实践证明, 该方法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项目中的一些深部地质三维建模问题.
2015, 40(3): 425-430.
doi: 10.3799/dqkx.2015.034
摘要:
传统地质数据管理与应用是参照数据库的外模式来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访问接口,在业务逻辑没有发生大的变动情况下,外模式发生更改后,需要修改应用程序才能适应新的数据库结构.鉴于此弊,在关系数据库视图机制的启发下,通过分析不同地质专业地质属性数据的特征,对地质数据库外模式的高度概括,形成用于地质业务分析评价所需的关键属性组成的元组集——控制字典表,基于控制字典抽象出面向地质行业的对象式数据模型、映射数据模型与地质数据的关系,并参照控制字典表的“数据结构”来设计数据访问接口,最终实现地质数据库的动态扩展,无需再修改应用程序,需要做的仅仅是修改控制字典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不变应万变.控制字典作为一个中间件,将用户对地质数据的操作和计算机对地质数据的处理分离开来,充分保证了程序和数据层的逻辑独立性.
传统地质数据管理与应用是参照数据库的外模式来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访问接口,在业务逻辑没有发生大的变动情况下,外模式发生更改后,需要修改应用程序才能适应新的数据库结构.鉴于此弊,在关系数据库视图机制的启发下,通过分析不同地质专业地质属性数据的特征,对地质数据库外模式的高度概括,形成用于地质业务分析评价所需的关键属性组成的元组集——控制字典表,基于控制字典抽象出面向地质行业的对象式数据模型、映射数据模型与地质数据的关系,并参照控制字典表的“数据结构”来设计数据访问接口,最终实现地质数据库的动态扩展,无需再修改应用程序,需要做的仅仅是修改控制字典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不变应万变.控制字典作为一个中间件,将用户对地质数据的操作和计算机对地质数据的处理分离开来,充分保证了程序和数据层的逻辑独立性.
2015, 40(3): 431-440.
doi: 10.3799/dqkx.2015.035
摘要:
以3种前人所提出的重磁边界识别方法与笔者提出的归一化偏差法作为技术手段(其中归一化偏差法对于数据噪声有着较好的抵抗力)能够较为准确全面地识别边界位置.在分析对比方法原理及应用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并针对断裂和地质体边界深部倾向问题,开展了多方法联合及多尺度识别手段试验,获取了更多地质构造及边界的信息.通过将该技术应用于克拉玛依后山地区实际资料的处理解释之中,获得了研究区域内剖面与平面上的断裂和岩体的位置分布及它们的深部倾向信息,并对主要断裂与岩体三维空间特征进行了描述,为该地区三维地质填图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3种前人所提出的重磁边界识别方法与笔者提出的归一化偏差法作为技术手段(其中归一化偏差法对于数据噪声有着较好的抵抗力)能够较为准确全面地识别边界位置.在分析对比方法原理及应用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并针对断裂和地质体边界深部倾向问题,开展了多方法联合及多尺度识别手段试验,获取了更多地质构造及边界的信息.通过将该技术应用于克拉玛依后山地区实际资料的处理解释之中,获得了研究区域内剖面与平面上的断裂和岩体的位置分布及它们的深部倾向信息,并对主要断裂与岩体三维空间特征进行了描述,为该地区三维地质填图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5, 40(3): 441-447.
doi: 10.3799/dqkx.2015.036
摘要:
为探究西准噶尔阿克巴斯陶岩体的三维电性及达尔布特断裂在该区的性质,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进行了三维的地质填图勘探,把奥克姆(Occam)二维反演得到的结果进行三维展示. 结果表明,测区岩浆主要通过东南和西北部两个通道上侵,分布在达尔布特断裂两侧,其中东南上侵岩体规模大,但是被达尔布特断裂切断,与阿克巴斯陶岩体只在少部分区域是相连的, 西北部上侵岩体与中部岩体相连,岩体侵入到测区中部呈倒三角锥体型堆积,岩体浅部展布范围大,深部慢慢变小,中间最深部位达7~8 km,岩体正下方是低阻带;得到了达尔布特断裂在该区的部分性质,即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北西,倾角大并保持陡倾持续到5 km以下,有的地方甚至到10 km,断裂深部与岩体正下方的平缓低阻带相连.
为探究西准噶尔阿克巴斯陶岩体的三维电性及达尔布特断裂在该区的性质,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进行了三维的地质填图勘探,把奥克姆(Occam)二维反演得到的结果进行三维展示. 结果表明,测区岩浆主要通过东南和西北部两个通道上侵,分布在达尔布特断裂两侧,其中东南上侵岩体规模大,但是被达尔布特断裂切断,与阿克巴斯陶岩体只在少部分区域是相连的, 西北部上侵岩体与中部岩体相连,岩体侵入到测区中部呈倒三角锥体型堆积,岩体浅部展布范围大,深部慢慢变小,中间最深部位达7~8 km,岩体正下方是低阻带;得到了达尔布特断裂在该区的部分性质,即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北西,倾角大并保持陡倾持续到5 km以下,有的地方甚至到10 km,断裂深部与岩体正下方的平缓低阻带相连.
2015, 40(3): 448-460,503.
doi: 10.3799/dqkx.2015.037
摘要:
新疆西准噶尔克拉玛依-额敏一带广泛出露古生代的物质建造,记录着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信息.古生代期间特别是晚古生代期间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换过程,残留了系列近东西向及北东向蛇绿构造混杂岩系以及古大陆边缘的增生体系,造就了研究区复杂的岩石地层系统.目前对西准噶尔志留系、泥盆系构造古地理属性及志留纪-泥盆纪构造格局的刻画并不够精细.通过详细地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数据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西准噶尔克拉玛依-额敏一带志留系及泥盆系代表性的岩石地层的构造古地理属性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志留纪-泥盆纪的弧盆格局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志留纪西准噶尔克拉玛依-额敏一带古亚洲洋开始强烈的俯冲消减,泥盆纪古亚洲洋进入全面俯冲拼贴的演化阶段,形成多块体拼贴增生的多岛弧盆格局.泥盆纪后古亚洲洋在研究区开始进入残余洋盆的演化阶段.
新疆西准噶尔克拉玛依-额敏一带广泛出露古生代的物质建造,记录着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信息.古生代期间特别是晚古生代期间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换过程,残留了系列近东西向及北东向蛇绿构造混杂岩系以及古大陆边缘的增生体系,造就了研究区复杂的岩石地层系统.目前对西准噶尔志留系、泥盆系构造古地理属性及志留纪-泥盆纪构造格局的刻画并不够精细.通过详细地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数据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西准噶尔克拉玛依-额敏一带志留系及泥盆系代表性的岩石地层的构造古地理属性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志留纪-泥盆纪的弧盆格局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志留纪西准噶尔克拉玛依-额敏一带古亚洲洋开始强烈的俯冲消减,泥盆纪古亚洲洋进入全面俯冲拼贴的演化阶段,形成多块体拼贴增生的多岛弧盆格局.泥盆纪后古亚洲洋在研究区开始进入残余洋盆的演化阶段.
2015, 40(3): 461-484.
doi: 10.3799/dqkx.2015.038
摘要:
根据大地构造环境与沉积组合(建造)类型,地层序列与地层接触关系,古地理格局与古环境条件,古生物类型与生物古地理区系,地层类型与地层的变形、变质和变位特征,地层区划的边界类型与识别标志,地层区划可以区分为综合和断代地层区划2类,都可以分为4级:地层大区(stratomegaregion)、地层区(stratoregion)、地层分区(stratosubregion)和地层小区(stratomicroregion).基于近年来取得的大量新资料、新认识和上述地层区划6方面的判据,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区划自北向南划分为萨吾尔山地层小区、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玛依力山地层小区和克拉玛依地层小区.在构造古地理上,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表现为多岛洋和软碰撞的特点,志留纪后期至早石炭世是多岛洋和软碰撞的鼎盛时期,也是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区划的重要形成时期;晚石炭世至二叠纪,西准噶尔地区主体脱离海洋环境,进入陆内造山阶段,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的分区性逐渐消失.在生物古地理上,早古生代西准噶尔地区属于介于太平洋生物大区与大西洋生物大区之间的混生生物大区,不同于东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部由Tuvaella(图瓦贝)动物群所代表的生物区系;从志留纪至泥盆纪,西准噶尔地区的生物组合面貌明显属于热带-亚热带的古特提斯生物大区;晚石炭世-二叠纪西准噶尔地区陆相地层中的植物群面貌显示出明显的北温带安加拉植物群的特点.在沉积古地理上,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的作用相包括正常沉积与事件沉积,特别是反映活动构造环境的内力事件沉积特别发育,如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和震积岩相;环境相包括古陆、河流相、滨-浅海相和半深海-深海相.
根据大地构造环境与沉积组合(建造)类型,地层序列与地层接触关系,古地理格局与古环境条件,古生物类型与生物古地理区系,地层类型与地层的变形、变质和变位特征,地层区划的边界类型与识别标志,地层区划可以区分为综合和断代地层区划2类,都可以分为4级:地层大区(stratomegaregion)、地层区(stratoregion)、地层分区(stratosubregion)和地层小区(stratomicroregion).基于近年来取得的大量新资料、新认识和上述地层区划6方面的判据,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区划自北向南划分为萨吾尔山地层小区、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玛依力山地层小区和克拉玛依地层小区.在构造古地理上,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表现为多岛洋和软碰撞的特点,志留纪后期至早石炭世是多岛洋和软碰撞的鼎盛时期,也是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区划的重要形成时期;晚石炭世至二叠纪,西准噶尔地区主体脱离海洋环境,进入陆内造山阶段,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的分区性逐渐消失.在生物古地理上,早古生代西准噶尔地区属于介于太平洋生物大区与大西洋生物大区之间的混生生物大区,不同于东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部由Tuvaella(图瓦贝)动物群所代表的生物区系;从志留纪至泥盆纪,西准噶尔地区的生物组合面貌明显属于热带-亚热带的古特提斯生物大区;晚石炭世-二叠纪西准噶尔地区陆相地层中的植物群面貌显示出明显的北温带安加拉植物群的特点.在沉积古地理上,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的作用相包括正常沉积与事件沉积,特别是反映活动构造环境的内力事件沉积特别发育,如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和震积岩相;环境相包括古陆、河流相、滨-浅海相和半深海-深海相.
2015, 40(3): 485-503.
doi: 10.3799/dqkx.2015.039
摘要:
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特征在沉积岩物源分析及构造背景的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对克拉玛依后山地区早石炭世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碎屑岩样品(共42个)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这套碎屑岩的主量元素SiO2含量为54.64%~73.14%,Al2O3含量相对较高(11.89%~19.36%),(TFe2O3+MgO)含量比较高(3.97%~9.99%),反映岩石化学成熟度偏低.岩石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在83×10-6~252×10-6之间变化,无Ce异常,Eu呈微弱负异常,具有低的∑REE等特征,与大洋岛弧型砂岩相似.采自这2个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包古图组有340 Ma和440 Ma两个主峰值,主要来源于石炭纪、志留纪的源岩;太勒古拉组碎屑锆石主峰值为325 Ma,其年龄与地层年龄很接近,推测其主要来源于同沉积石炭纪岩石.根据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等多个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早石炭世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沉积物的物源特征及沉积构造背景较为相似,主要为大洋岛弧-大陆岛弧环境下的中酸性火山岩,夹有少量基性火山岩.
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特征在沉积岩物源分析及构造背景的研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对克拉玛依后山地区早石炭世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碎屑岩样品(共42个)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这套碎屑岩的主量元素SiO2含量为54.64%~73.14%,Al2O3含量相对较高(11.89%~19.36%),(TFe2O3+MgO)含量比较高(3.97%~9.99%),反映岩石化学成熟度偏低.岩石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在83×10-6~252×10-6之间变化,无Ce异常,Eu呈微弱负异常,具有低的∑REE等特征,与大洋岛弧型砂岩相似.采自这2个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包古图组有340 Ma和440 Ma两个主峰值,主要来源于石炭纪、志留纪的源岩;太勒古拉组碎屑锆石主峰值为325 Ma,其年龄与地层年龄很接近,推测其主要来源于同沉积石炭纪岩石.根据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等多个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早石炭世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沉积物的物源特征及沉积构造背景较为相似,主要为大洋岛弧-大陆岛弧环境下的中酸性火山岩,夹有少量基性火山岩.
2015, 40(3): 504-520.
doi: 10.3799/dqkx.2015.040
摘要:
通过对扎伊尔山至哈拉阿拉特山一带详细的构造变形分析, 揭示出准噶尔西北缘主要发育以下3组构造组合: 近南北向、北东-南西向和近东西向.其变形序列为: 晚石炭世早期, 发育近南北向褶皱-冲断构造; 晚石炭世时期, 近南北向构造线受牵引拖拽呈北东-南西向, 达尔布特、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以右旋走滑拉出或侧向楔冲形式构造就位于上覆石炭系中; 晚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 发育以达尔布特断裂为代表的北东-南西向伸展断裂, 伴随广泛的中基性岩脉及花岗岩侵入; 二叠纪末至三叠纪初, 发育广泛的近东西向劈理、哈山一带逆冲推覆构造及达尔布特左旋走滑活动.石炭纪至二叠纪, 西准地区经历了从俯冲到碰撞再到碰撞后陆内变形的演化过程, 伴随着挤压和伸展多期构造叠加, 充分体现了该地区复杂构造转换变形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对扎伊尔山至哈拉阿拉特山一带详细的构造变形分析, 揭示出准噶尔西北缘主要发育以下3组构造组合: 近南北向、北东-南西向和近东西向.其变形序列为: 晚石炭世早期, 发育近南北向褶皱-冲断构造; 晚石炭世时期, 近南北向构造线受牵引拖拽呈北东-南西向, 达尔布特、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以右旋走滑拉出或侧向楔冲形式构造就位于上覆石炭系中; 晚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 发育以达尔布特断裂为代表的北东-南西向伸展断裂, 伴随广泛的中基性岩脉及花岗岩侵入; 二叠纪末至三叠纪初, 发育广泛的近东西向劈理、哈山一带逆冲推覆构造及达尔布特左旋走滑活动.石炭纪至二叠纪, 西准地区经历了从俯冲到碰撞再到碰撞后陆内变形的演化过程, 伴随着挤压和伸展多期构造叠加, 充分体现了该地区复杂构造转换变形的动力学过程.
2015, 40(3): 521-534.
doi: 10.3799/dqkx.2015.041
摘要:
劈理构造是一定应力场中形成的具有透入性的面状构造, 一般代表变形过程中的最大压扁面.通过了解某一区域的劈理特征和发育序次, 能对该区域的构造变形序次和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石炭纪地层中发育多组透入性的劈理构造, 通过实地对研究区内劈理系统性地观察, 理出了3类劈理: (1)早期与蛇绿混杂岩构造就位相关的劈理; (2)晚期顺达尔布特断裂和哈图断裂发育的断裂劈理以及(3)方位十分稳定, 与层理发生不同程度置换, 构成不同大小的夹角, 代表近南北向区域性挤压运动的近EW向劈理.早期劈理产生于晚石炭世早晚之交, 与研究区内蛇绿混杂岩系在晚石炭世陆块斜向汇拢洋盆汇聚闭合、蛇绿混杂岩陆续构造就位于上覆相对较新的地层系统有关; 大型断裂劈理与区域内二叠-三叠纪大规模的北东-南西向断裂左旋走滑有关; 东西向劈理切过305±15 Ma的花岗斑岩脉, 而未影响到不整合于石炭系地层之上的中生代地层(最老为晚三叠世), 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确定其形成时限为二叠纪末-早中三叠世, 与第2类劈理近于准同时, 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推挤导致的近南北向陆内挤压有关.
劈理构造是一定应力场中形成的具有透入性的面状构造, 一般代表变形过程中的最大压扁面.通过了解某一区域的劈理特征和发育序次, 能对该区域的构造变形序次和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石炭纪地层中发育多组透入性的劈理构造, 通过实地对研究区内劈理系统性地观察, 理出了3类劈理: (1)早期与蛇绿混杂岩构造就位相关的劈理; (2)晚期顺达尔布特断裂和哈图断裂发育的断裂劈理以及(3)方位十分稳定, 与层理发生不同程度置换, 构成不同大小的夹角, 代表近南北向区域性挤压运动的近EW向劈理.早期劈理产生于晚石炭世早晚之交, 与研究区内蛇绿混杂岩系在晚石炭世陆块斜向汇拢洋盆汇聚闭合、蛇绿混杂岩陆续构造就位于上覆相对较新的地层系统有关; 大型断裂劈理与区域内二叠-三叠纪大规模的北东-南西向断裂左旋走滑有关; 东西向劈理切过305±15 Ma的花岗斑岩脉, 而未影响到不整合于石炭系地层之上的中生代地层(最老为晚三叠世), 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确定其形成时限为二叠纪末-早中三叠世, 与第2类劈理近于准同时, 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推挤导致的近南北向陆内挤压有关.
2015, 40(3): 535-547.
doi: 10.3799/dqkx.2015.042
摘要:
通过对准噶尔西北缘和什托洛盖盆地新近系白杨河剖面详细的沉积学和磁组构的研究, 探讨了准噶尔西北部山地约7 Ma以来的构造变化.白杨河剖面由下至上可划分为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西域组, 分别对应于浅湖相、扇三角洲相和砾质辫状河相.古流向和砾石成分分析表明, 剖面物源来自和什托洛盖盆地北侧山地.根据沉积学和磁化率与磁组构参数(Pj、T、L和F)的变化, 准噶尔西北部地区约7 Ma以来的构造-环境演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 阶段Ⅰ(6.80~3.50 Ma): 浅湖相, 磁化率和磁组构参数值为剖面最低, 且变化幅度很小, 代表了构造环境比较稳定, 地势高差较小或物源区较远; 阶段Ⅱ(3.50~2.58 Ma): 扇三角洲相, 沉积速率、磁化率和磁组构参数值显著增大, 表明准噶尔西北部山地强烈隆升; 阶段Ⅲ(<2.58 Ma): 砾质辫状河相, 磁化率和磁组构参数值进一步增大, 可能是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3.50 Ma准噶尔西北部山地强烈的构造隆升与天山地区和青藏高原周缘约3.00~4.00 Ma的构造隆升具有准同时性, 是印度-欧亚板块陆内俯冲挤压远程效应表现.
通过对准噶尔西北缘和什托洛盖盆地新近系白杨河剖面详细的沉积学和磁组构的研究, 探讨了准噶尔西北部山地约7 Ma以来的构造变化.白杨河剖面由下至上可划分为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西域组, 分别对应于浅湖相、扇三角洲相和砾质辫状河相.古流向和砾石成分分析表明, 剖面物源来自和什托洛盖盆地北侧山地.根据沉积学和磁化率与磁组构参数(Pj、T、L和F)的变化, 准噶尔西北部地区约7 Ma以来的构造-环境演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 阶段Ⅰ(6.80~3.50 Ma): 浅湖相, 磁化率和磁组构参数值为剖面最低, 且变化幅度很小, 代表了构造环境比较稳定, 地势高差较小或物源区较远; 阶段Ⅱ(3.50~2.58 Ma): 扇三角洲相, 沉积速率、磁化率和磁组构参数值显著增大, 表明准噶尔西北部山地强烈隆升; 阶段Ⅲ(<2.58 Ma): 砾质辫状河相, 磁化率和磁组构参数值进一步增大, 可能是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3.50 Ma准噶尔西北部山地强烈的构造隆升与天山地区和青藏高原周缘约3.00~4.00 Ma的构造隆升具有准同时性, 是印度-欧亚板块陆内俯冲挤压远程效应表现.
2015, 40(3): 548-562.
doi: 10.3799/dqkx.2015.043
摘要: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花岗岩研究程度偏低, 运用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方法研究西准谢米斯台西段地区花岗岩, 结果表明: 谢米斯台岩体(427.6±2.3 Ma)和哈勒盖特希岩体(428.6±2.5 Ma)均形成于中志留世; 谢米斯台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Ⅰ型花岗岩, 哈勒盖特希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 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均一, εHf(t)=12.4~14.5, 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在497~603 Ma之间, Ⅰ型花岗岩和A2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是中志留世额尔齐斯-斋桑洋壳向南俯冲至波谢库尔-成吉斯火山弧底部, 俯冲板片与岛弧底部岩石圈之间剪切带的物质发生变形、变质及部分熔融作用, 使得由亏损地幔形成不久的年轻地壳(由洋壳和岛弧组成)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经进一步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分异Ⅰ型花岗岩和高温、缺水A2型花岗岩, A2型花岗岩较Ⅰ型花岗岩分离结晶程度高.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花岗岩研究程度偏低, 运用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方法研究西准谢米斯台西段地区花岗岩, 结果表明: 谢米斯台岩体(427.6±2.3 Ma)和哈勒盖特希岩体(428.6±2.5 Ma)均形成于中志留世; 谢米斯台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Ⅰ型花岗岩, 哈勒盖特希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 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均一, εHf(t)=12.4~14.5, 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在497~603 Ma之间, Ⅰ型花岗岩和A2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是中志留世额尔齐斯-斋桑洋壳向南俯冲至波谢库尔-成吉斯火山弧底部, 俯冲板片与岛弧底部岩石圈之间剪切带的物质发生变形、变质及部分熔融作用, 使得由亏损地幔形成不久的年轻地壳(由洋壳和岛弧组成)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经进一步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分异Ⅰ型花岗岩和高温、缺水A2型花岗岩, A2型花岗岩较Ⅰ型花岗岩分离结晶程度高.
2015, 24(3): 548-562.
doi: 10.3799/dqkx.2015.043
摘要: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花岗岩研究程度偏低,运用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方法研究西准谢米斯台西段地区花岗岩,结果表明:谢米斯台岩体(427.6±2.3Ma)和哈勒盖特希岩体(428.6±2.5Ma)均形成于中志留世;谢米斯台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Ⅰ型花岗岩,哈勒盖特希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均一,εHf(t)=12.4~14.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在497~603Ma之间,Ⅰ型花岗岩和A2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是中志留世额尔齐斯-斋桑洋壳向南俯冲至波谢库尔-成吉斯火山弧底部,俯冲板片与岛弧底部岩石圈之间剪切带的物质发生变形、变质及部分熔融作用,使得由亏损地幔形成不久的年轻地壳(由洋壳和岛弧组成)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经进一步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分异Ⅰ型花岗岩和高温、缺水A2型花岗岩,A2型花岗岩较Ⅰ型花岗岩分离结晶程度高.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花岗岩研究程度偏低,运用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方法研究西准谢米斯台西段地区花岗岩,结果表明:谢米斯台岩体(427.6±2.3Ma)和哈勒盖特希岩体(428.6±2.5Ma)均形成于中志留世;谢米斯台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Ⅰ型花岗岩,哈勒盖特希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均一,εHf(t)=12.4~14.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在497~603Ma之间,Ⅰ型花岗岩和A2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是中志留世额尔齐斯-斋桑洋壳向南俯冲至波谢库尔-成吉斯火山弧底部,俯冲板片与岛弧底部岩石圈之间剪切带的物质发生变形、变质及部分熔融作用,使得由亏损地幔形成不久的年轻地壳(由洋壳和岛弧组成)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经进一步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分异Ⅰ型花岗岩和高温、缺水A2型花岗岩,A2型花岗岩较Ⅰ型花岗岩分离结晶程度高.
2015, 40(3): 563-572.
doi: 10.3799/dqkx.2015.044
摘要:
在额敏东部原划为晚泥盆世塔尔巴哈台组的火山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志留纪文洛克世动物化石, 包括珊瑚Halysites hoboksarensis、H. sp.、Mesofavosites sp., 腕足动物Atrypa sp.、Eospirifer radiatus, 三叶虫Encrinuroides sp.、Encrinurus sp.1、E. sp.2、Cheirurus sp.、Sthenarocalymene sp., 短剑类Lepidocoleus sp.和层孔虫等, 通过区域岩性组合对比, 将该套地层改划为文洛克统沙尔布尔组.珊瑚和层孔虫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生物化石的发现, 同时结合地层中风暴沉积的粒序层理、包卷层理及火焰构造等相标志, 说明了额敏东部在文洛克世为火山碎屑质的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 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在额敏东部原划为晚泥盆世塔尔巴哈台组的火山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志留纪文洛克世动物化石, 包括珊瑚Halysites hoboksarensis、H. sp.、Mesofavosites sp., 腕足动物Atrypa sp.、Eospirifer radiatus, 三叶虫Encrinuroides sp.、Encrinurus sp.1、E. sp.2、Cheirurus sp.、Sthenarocalymene sp., 短剑类Lepidocoleus sp.和层孔虫等, 通过区域岩性组合对比, 将该套地层改划为文洛克统沙尔布尔组.珊瑚和层孔虫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生物化石的发现, 同时结合地层中风暴沉积的粒序层理、包卷层理及火焰构造等相标志, 说明了额敏东部在文洛克世为火山碎屑质的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 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2015, 40(3): 573-587.
doi: 10.3799/dqkx.2015.045
摘要:
西准噶尔复理石相遗迹化石主要分布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塔尔巴哈台组以及石炭系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和哈拉阿拉特组中, 典型遗迹属包括Phycosiphon, Nereites, Megagrapton, Glockerichnus, Cochlichnus, Lophoctenium, Gordia, Chondrites, Zoophycos, Scolicia, Thalassinoides.这些遗迹化石构成具有典型深水Nereites遗迹相特征的Phycosiphon-Nereites遗迹化石组合和Megagrapton-Glockerichnus-Cochlichnus遗迹化石组合.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属于海底扇中下扇扇缘-盆地平原环境; 哈拉阿拉特组和塔尔巴哈台组则属于海底扇中下扇扇叶环境.西准噶尔复理石相遗迹化石分布与鲍马序列的厚度密切相关, 在毫米-厘米级鲍马序列中, 遗迹化石属种单调且保存较差, 可见单一属的Phycosiphon或Nereites; 而在厘米-分米级鲍马序列中, 可见不同直径大小和形态上具有过渡的Phycosiphon和Nereites, 可能代表同种造迹生物不同个体发育阶段的生物遗迹.海底扇不同亚环境单个鲍马序列的厚度决定了底栖生物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较为成熟的群落(包括一系列幼年和成年个体).
西准噶尔复理石相遗迹化石主要分布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塔尔巴哈台组以及石炭系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和哈拉阿拉特组中, 典型遗迹属包括Phycosiphon, Nereites, Megagrapton, Glockerichnus, Cochlichnus, Lophoctenium, Gordia, Chondrites, Zoophycos, Scolicia, Thalassinoides.这些遗迹化石构成具有典型深水Nereites遗迹相特征的Phycosiphon-Nereites遗迹化石组合和Megagrapton-Glockerichnus-Cochlichnus遗迹化石组合.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属于海底扇中下扇扇缘-盆地平原环境; 哈拉阿拉特组和塔尔巴哈台组则属于海底扇中下扇扇叶环境.西准噶尔复理石相遗迹化石分布与鲍马序列的厚度密切相关, 在毫米-厘米级鲍马序列中, 遗迹化石属种单调且保存较差, 可见单一属的Phycosiphon或Nereites; 而在厘米-分米级鲍马序列中, 可见不同直径大小和形态上具有过渡的Phycosiphon和Nereites, 可能代表同种造迹生物不同个体发育阶段的生物遗迹.海底扇不同亚环境单个鲍马序列的厚度决定了底栖生物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较为成熟的群落(包括一系列幼年和成年个体).
2015, 40(3): 588-596.
doi: 10.3799/dqkx.2015.046
摘要:
新疆西准噶尔哈拉也门地区原有一套地层划分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岩性组合与标准剖面差异较大,因此,新建塔克台组.在该组参考剖面TK01第3层含化石的灰岩透镜体中,发现了少量非常重要的浅水相牙形刺,包括3属6种1未定种:Icriodus alternatus alternatus、Icriodus cornutus、Icriodus expansus、Polygnathus krestovnikovi、Polygnathus procerus、Polygnathus makhlinae、Ancyrognathus sp.,与这些牙形刺共生的还有软骨鱼类化石Protacrodus sp.和Phoebodus sp..该化石组合表明,新建的塔克台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
新疆西准噶尔哈拉也门地区原有一套地层划分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岩性组合与标准剖面差异较大,因此,新建塔克台组.在该组参考剖面TK01第3层含化石的灰岩透镜体中,发现了少量非常重要的浅水相牙形刺,包括3属6种1未定种:Icriodus alternatus alternatus、Icriodus cornutus、Icriodus expansus、Polygnathus krestovnikovi、Polygnathus procerus、Polygnathus makhlinae、Ancyrognathus sp.,与这些牙形刺共生的还有软骨鱼类化石Protacrodus sp.和Phoebodus sp..该化石组合表明,新建的塔克台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
2015, 24(3): 588-596.
doi: 10.3799/dqkx.2015.046
摘要:
〗新疆西准噶尔哈拉也门地区原有一套地层划分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岩性组合与标准剖面差异较大,因此,新建塔克台组.在该组参考剖面TK01第3层含化石的灰岩透镜体中,发现了少量非常重要的浅水相牙形刺,包括3属6种1未定种:Icriodus alternatus alternatus、Icriodus cornutus、Icriodus expansus、Polygnathus krestovnikovi、Polygnathus procerus、Polygnathus makhlinae、Ancyrognathus sp.,与这些牙形刺共生的还有软骨鱼类化石Protacrodus sp.和Phoebodus sp..该化石组合表明,新建的塔克台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
〗新疆西准噶尔哈拉也门地区原有一套地层划分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岩性组合与标准剖面差异较大,因此,新建塔克台组.在该组参考剖面TK01第3层含化石的灰岩透镜体中,发现了少量非常重要的浅水相牙形刺,包括3属6种1未定种:Icriodus alternatus alternatus、Icriodus cornutus、Icriodus expansus、Polygnathus krestovnikovi、Polygnathus procerus、Polygnathus makhlinae、Ancyrognathus sp.,与这些牙形刺共生的还有软骨鱼类化石Protacrodus sp.和Phoebodus sp..该化石组合表明,新建的塔克台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